第三十五章 王在晋面圣-《崇祯有家店》
第(2/3)页
听了王在晋的话,崇祯皇帝老怀大慰,自己到底没找错人,终于找到一个能错战略层面出的人了。
“爱卿可详细说说,朕今天有的是时间,专门听爱卿给朕说说辽东。”崇祯皇帝对着王承恩一摆手:“给王爱卿半个凳子,让王爱卿坐下说!”
王在晋连忙谢恩,双手从王承恩的手里接过锦墩,自己坐上去之后接着说道:“自从萨尔浒之战以来,朝廷兵出塞外已经成为了不可能。无论是京中三大营,还是辽东军队,已无兵出塞外的战力。”
“成祖曾经兵出塞外,彼时大明军力强盛,可是现在大明军力早已不复当初。从土木堡之后,大明军队精锐消耗殆尽,元气大伤,虽然这些年有些恢复,尤其是万历之后,三大征虽然消耗了大量的银子,但是也练出了一支能打的军队。”
“只不过萨尔浒之后,军中精锐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想要短期并处塞外,收入辽东,剿灭鞑子,已经不可能了。”
说完这些话,王在晋就没有在开口,等着崇祯皇帝消耗话里面的内容。
王在晋知道,袁崇焕那边口号喊得很响,甚至孙承宗的做法也比自己喊得出去,练兵克复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复辽土,甚至喊出了五年克复辽土的口号。
可是王在晋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朝堂上党争严重,朝廷经常是朝令夕改变,为了党争而弃国家利益于不顾。人事变动也不是看谁能够胜任,而是看是不是一个党派。
这样的情形,军队能打胜仗都有鬼了,士卒也没有士气,想要在塞外和鞑子一决高下,甚至是消灭到鞑子,那就是痴心妄想。
虽然自己的建议有些消极,甚至听起来有些涨鞑子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但是这就是现实。
无论是军队还是官员,贪腐成风,争来斗去,哪有战斗力可言。
虽然大明地大物博,鞑子不过是塞外蛮夷,可是打不过就是打不过。王在晋清楚,如果不改变现在朝廷的官制问题,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上不来。
况且朝廷也没有银子,没有银子支撑大规模的战争,没有银子支撑大规模的编练新军,更没有银子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就将朝廷拖入泥潭里面。
“爱卿说的这些,朕都清楚,那爱卿绝对当如何?”崇祯皇帝目光灼灼的看着王在晋。
见到崇祯皇帝的态度,王在晋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已经准备好了,一旦皇上不能理解自己的说法,自己无外乎就是接着回家。如果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那自己也想了好多说法来说服崇祯皇帝。
可是王在晋怎么也没想到,崇祯皇帝理解,也接受了,还问自己该怎么办。
现在王在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心跳也越来越快,在王在晋来看,辽东之事很简单,那就是采取守势,尽可能减少开销,然后将鞑子牵制在辽东一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策略?是因为王在晋觉得朝廷没钱,朝廷内政混乱,朝堂党争严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