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吏部尚书人选-《崇祯有家店》


    第(2/3)页

    对于**星的主张,崇祯皇帝看过,知道他主张改革,主要是改革励志,澄清朝堂。

    只不过他的改革,选用的都是东林党人,所谓的正人君子,在**星担任吏部尚书的时期,也被人成为“众正盈朝”!

    崇祯皇帝对东林党人气节这方面还是挺佩服的,视死如归,将儒家文化践行的非常好。可是也有一点,这些人都是玩手段的高手,口号喊得震天响,真的做点什么,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决定给李标一个机会,便沉声说道:“朕会桌内阁拟旨,启用李标的!”

    孙承宗自然看出了天启皇帝的犹豫,似乎对李标是**星的弟子有顾忌。孙承宗也理解,朝堂上党派纷争严重,作为东林党魁之一**星的弟子,李标很可能继承了自己老师的作风。

    要知道**星对朝堂上的打击和清洗,孙承宗也是知道的。

    反正自己暂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崇祯皇帝就准备用李标试一试,不行的话在换人。崇祯皇帝考核人的标准和简单,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改革是否有用,是否支持。

    至于为官是否清廉,现在还那个精力顾及,只要他能够把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只有将改革最好,税制从新厘定,国家的状况好一点,才有精力腾出手来收拾贪官。

    “谢皇上信任!”孙承宗躬身行礼,他对李标还是有信心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对于韩爌,崇祯皇帝也听过,他开始的时候还能坚持和齐浙楚党共处,包括其中的方从哲这样浙党党魁,朝中局势也相对平稳。

    那个时候,内阁既有东林党,也有齐浙楚党,朝中的局势还算平稳,可是制衡做的很好。

    **星仗着有泰昌皇帝的宠信,对齐浙楚党展开的大规模清查,成为了党争加重的导火索。导致了两党的全面对立,到了魏忠贤大肆清洗东林党,使两党的斗争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

    以前虽然也有党争,但是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大家不会以国家大事开玩笑。

    关键是党争不见血,最后就是罢官,最后都留一线,魏忠贤上台之后,对东林党的清洗是血淋淋的,从熊廷弼的死,到后来的东林六君子,造成了两党无法合作的现实。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对孙承宗说道:“爱卿,辽东督师人选,爱卿可有合适的人?袁崇焕如何?”

    问到袁崇焕,显然就是崇祯皇帝给孙承宗挖的一个坑,想要看看孙承宗的想法和做法。

    崇祯皇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希望辽东维稳,自己腾出手来处理内政问题。

    这个时候启用袁崇焕,显然是和这个大战略相背驰的,袁崇焕一项主张扩军备战,每年向朝廷要的粮饷都是一大笔,如果这个时候孙承宗还说用袁崇焕,崇祯皇帝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