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袁策心中是有个方案的;就是舍车保帅,直接放任熔穿。但是将地层下方所有的地下水封堵住,以空间换时间,隔绝放射污染源向大海渗透。 但是这个方案要是实施起来工程量势必大到没边,操作难度怕是不亚于科莫洛夫的切尔诺贝利处置方案的翻版。 看着袁策不发一语,科莫洛夫对日方的陪同人员嗤笑了一声:“所以,先生们。我能想到的就是这样了,至于做不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噩梦,现在轮到了你们。所以,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你们;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通过放任不管和寄托希望与明天可以解决的。时间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人类的时间,非常有限。” 想了想,他又补充到。 ……… 日本,首相官邸。 菅直非人看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日本核能源监察厅联名呈交上来的补救方案,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这么说,这个地下工事是必须建成的了?” 他自言自语的问了一句。 “嗨!”助手重重点头,“我们组织的专家团,也支持科莫洛夫的方案。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菅直非人抬起了满是皱纹的头、 这些天,他的压力很大。 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之后的一系列处置,并没有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是相反的,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将事情向更糟糕的地步发展。 回首这些天从他这里下达的命令,唯一有用的两条,就只是撤离了福岛和周边地区的民众了。 在这样的节奏下,他的民意支持率是极具下滑。甚至竞争党派根据他的表现,送给了他一个外号——东电新闻官。 以此来讽刺他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能,和对东电的偏袒以及种种错误的推波助澜。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摇了摇头,对助理吩咐道:“去,把那些可以提供建筑解决方案的企业,都给我叫来。” “嗨!”助理重重点头,领命而去。 十五分钟后,三菱重工,日立建设,日产柴集团以及其他6个日企的代表站在了菅直非人的面前。 “看看吧,这个方案,你们哪家可以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