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无声的较量-《血魂1937》
第(2/3)页
徐兴华一听就火了,军座都快要出了才出状况,难道要取消这次行动?那样的话军座的计划怎么办?
年轻人脸涨的通红,他实在不敢拿自己军座的性命冒险,年轻人对徐兴华说
“处长,要不我们赶紧通知军座停下来吧,现在这样的局面,实在是太冒险了!万一军座要是有什么不测......”
“住口!”徐兴华声音转厉,他转过头瞪着自己的部下,然后慢慢的说:
“我不管那个日本枪手藏的有多好,你给我想办去法!只要我这里一动,你就必须把那个鸟人给我捅下来!别在这里说废话了!执行命令吧!”
年轻人立正说了声“是”,然后快跑着离开了。
火归火,徐兴华还是决定不能冒这个风险,他用电台通知了黄浩然的车队。
为了配合这次行动,黄浩然特地让卫队的人员带了一部电台和他一起行动,以便和徐兴华随时沟通。
毕竟是要以身犯险,黄浩然也想做到万无一失。
黄浩然听完了徐兴华的报告,沉默了一会,他心里面其实已经同意了徐兴华的意见,如果实在无法在第一时间里面解决掉那个日本枪手,黄浩然的行车路线就只能改变。
这样的话即使徐兴华的特工处解决掉那些日本特工和汉奸,但是由于没有了刺杀的场面,黄浩然的计划实施的难度就变大了......
毕竟一个是刺杀未遂,一个是可能遇到刺杀,这两件事情的影响力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真是开局不利!
最后黄浩然告诉徐兴华,只要能及时解决了那个日本枪手的问题,就按照原计划行事,如果实在无法解决,特工处动手的时候就把动静搞得大一些,最好能活捉几个汉奸。至于日本特工嘛,全部杀掉!黄浩然是想利用这次刺杀事件给桂永清和孙元良泼脏水,他可不想从日本俘虏的嘴里面听到什么其他的答案,以免节外生枝......
徐兴华听出了黄浩然说话的口气里面带着一丝不悦,他结束了和黄浩然的通话之后立刻跑到了一个能够观察到那个该死的日本枪手的位置,细细的看了起来。
真他妈的巧极了,那个日本人呆的阁楼窗户刚好开在一个拐角处,旁边又有烟囱,徐兴华也只能看见个大概,完全没法确定这个日本枪手的位置。
干脆让潜伏的人员悄悄干掉这个日本枪手?
马上徐兴华就否决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他派去混进刺杀组织的几个人都被日本人安排在了街面上,说明这伙日本人的头目对他们几个人还不太放心,如果现在再和这些潜伏的人员生接触,一定会打草惊蛇,这样就会暴露整个行动。
特工处的特等射手们在四周的几座建筑物的屋顶上爬行着,他们换了无数个位置瞄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狙击点。
从他们更换位置的频率上来看,还没有什么惊喜出现。
还是让军座绕道吧!
徐兴华十万分不情愿的做了决定。
就在徐兴华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了拐弯的街道上走过来一个推着小车的摊贩,徐兴华的眼睛一亮,立刻有了主意......
头山又掏出了怀表看时间,南京城防司令部的会议安排在1o点钟,黄浩然应该马上就会出现在这个路口,头山特意让他的人员散开装扮起来,一是为了抢占有利的射击位置,二是为了让黄浩然的车队减。
按照头山的计划,当黄浩然的车队出现的时候,几个伪装成商贩的特工会把推车推到路中心,这样黄浩然的车队只能减避让,这个时候其他位置上的刺客就会立刻开枪,几秒钟的时间,足够头山的手下们倾泻完全部的子弹,在加上手雷和掷弹筒,头山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计划是万无一失的!
特别是街对面那幢房子的阁楼里面,有一个极佳的狙击位置,可以控制整个路口,而且很难遭到攻击,这个地方是头山亲自选定的,他把自己枪法最好的部下石间一郎安排在了这个阁楼里面。
头山现在抬起头看着他的得意之作,石间一郎躲藏的极好,阁楼的窗户虚掩着,即使头山站的这么近也看不见任何东西。
希望石间一郎的子弹可以直接打中黄浩然的头颅!
这样南京守军的意志也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吧?
头山在遐想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一个推着板车的小贩沿着街道走到了石间一郎藏身的阁楼底下,然后慢吞吞的板车上往下搬东西,那是一个汽油桶。
“烟贩”感到有些不对劲,他用手拉了一下头山,然后用眼神指了指街对面新来的那个小贩。
头山打量起了那个搬汽油桶的中国人,他的心里突然涌出了一丝不安。
那个穿着破棉袄的中国人将汽油桶放在了街边,然后从板车上拿出了一些地瓜,原来他是个卖烤地瓜的。
头山轻轻的吹起了口哨,看来自己太敏感了一些,这个卖烤地瓜满脸的炭灰,动作也很缓慢,明显就是一个普通的支那人。
“烟贩”也很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头山,然后往头山的身后站了站。
他知道自己不会说中国话,还是低调一些的好,这聋子哑巴的借口也不能老用,迟早会露出马脚的。
今天“烟贩”的运气很不好,他越想不引人注意就越是遇到麻烦事,那个刚才买了香烟的男人又回来了,身后还带了两个警察!
头山紧张了起来,他示意附近的几个部下走的远一些,免得惹上麻烦,他对烟贩小声的说:
“不管呆会生什么事情,你都要装聋作哑,如果警察带你走你就跟着,不要引来更多的注意,我有办法救你出来!“
“烟贩”很隐蔽的点了点头,然后将烟摊挪动了一下位置,头山走到街道的斜对面去,远远看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