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黄昏-《经济大清》


    第(2/3)页

    回程路上,一行人无话。

    西边,太阳已渐渐落了下去,江宁城被城墙斜长的阴影笼罩。

    街上的行人渐渐稀疏起来,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已经是不少人家睡觉的时间了。

    偶有几个酒楼点了灯火,夕阳下散发淡淡微光,酒楼内外人影憧憧,酒香弥漫,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奢侈繁华。

    巷角桥洞,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乞丐闻着酒香,蜷缩入眠。

    极致的奢靡与极致的贫苦同处一个镜头中,让人不禁有种荒诞感。

    这便是大清盛世吗?

    胤祚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这里有富商大贾,一掷千金的繁奢;也有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市井;还有躲在桥洞下活得像蟑螂般的贫穷。

    极度的贫富差距,这便是大清。

    赞是“康乾盛世”也罢,讽为“番薯盛世”也罢,观察的人的阶层不同,造成了观察结果的不同。

    大清是极复杂的。

    它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但它的矛盾却也是历朝历代的最高点。

    现在不过是康熙年间,四海皆平,天下刚刚有盛世之兆。

    然而官场贪腐、阶层固化、军队颓糜、贫富差距、土地兼并等一系列封建社会固有的问题已接踵而来。

    纵使康熙之后,有雍正帝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大清走下下坡路的结局,最终又成翻版的明朝。

    而想改变这个结局,绝非海瑞所言“一振作间”那么简单。

    “六哥,想什么呢?”十四问道。

    胤祚回过神来,摇摇头道:“胡思乱想。”

    此时他们正走在一个巷子中,迎面遇上一个拿着罐子的男人。

    康熙四周都是做百姓打扮的侍卫,足有百人之多。

    那男人见这么多人同时出现,楞了一下,而后看他们都是收摊回家的小商贩,便放下心来,说道:“别急着回家,今天盐铺降价了,一百五十文一斤,既然都走到这儿了,还不趁着便宜,去买点来。”

    侍卫们敷衍两句,那人心里着急,便拿着罐子,急匆匆的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