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情此景,我不过是想起了一段典故和公案……” “什么公案啊……” “当年高祖梁公随驾会崔圆旧事?” 时任剑南节度副大使崔圆、宪部侍郎房玛、巴西太守崔涣迎开元上皇圣驾,引军民数万,旗鼓喧天,绵延十数里而声势浩大。 但是突然暴雨骤至,众将士官民皆自发寻觅躲避处,唯有梁公所部,巍然不动于雨中,直到开元上皇下令自行趋避,才有序散去。 这也是梁公麾下的龙武系,初啼于世的一桩公案,给当时奉迎圣驾的剑南军民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为见证者中,不乏当时位高权重之辈,或是未来的宰相种子, 因此,这段典故也被后人从各种角度,加以阐述和注释,而反复出现在这些大人物的回忆录和家书中,作为梁公及其麾下龙武旧部,不同凡响的开端亲历。 只是格外放在这里讲,就有些似有所指的诛心而言了。 于是有人会心的笑了,有人却略有所思,还有人直接出声反驳道,却是作为赐宴陪臣的礼部陆侍郎。 “还请慎言,这种牵强附会之语,岂是人臣之分……” 他皱着眉头正色 “若是传到大相和监国耳中,岂又是一番大是大非……” “怎么会……” 说话的人还寻思辩解道 “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这段公案背后的,可是当年乾元天子是以太子之身,鼓动思乡怨怀的北军将士,兵谏行在……” 陆侍郎冷笑道 “杀尽当权的国舅杨国忠一党,进而裹挟众望请逼上皇赐死太真娘子的故事……” “若不是聚兵断后的梁公赶到,以炒粮平复兵谏” “此后乾元天子虽然蒙上皇禅位,而登临大宝,但因此对梁公有所心结,所任皆非你格外作此言……” “那我又要问你,这其中涉及开元上皇和乾元天子的典故,却又是在影射谁人呢……” 左右已经是一片噤声,只剩下某种幸灾乐祸和略带嘲讽的表情,看着这位口无遮拦的家伙。 虽然这位还有着同城伯的爵级和通政司的职分,在他头上已经隐然被打上某种“难堪大用”“不为上喜”“仕途艰难”“不宜亲近”的标签了。 不过陆侍郎在心中也是微微叹了口气,这就是底蕴不足的弊端,所谓木秀于林必摧于风,已经有人迫不及待跳到台前来帮弄是非了。而作为幕后的扶持和推手,他能够权宜伸手的机会也不会放过,但剩下有所不及的地方,就只能自行去应对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