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明月千里(二)-《墨尘江湖》


    第(2/3)页

    贾三转头问道,金致信也顺着那方向望去,却见到一个身量稍短小的艄公,若金致信有些许江湖经验,必能识得此人便是早已绝迹江湖,昨日却又与司空孤一同出现在漕帮的孙惟学。

    但此人却并非孙惟学,而是声音极为沙哑的郭四,只听他道:“要我说,还是给他一个痛快比较好,少主怎么可能放过一个活口?你这家伙真是”

    话至此处,“孙惟学”便不再言语,似是对贾三的恶趣味极为厌恶,昨日听闻贾三将阿越残忍杀害之时,郭四心中也极为真心,可面上却与司空孤一般波澜不惊。毕竟这些伤人性命之事他与贾三为吴先生与司空孤干了不少,但自吴先生去世之后,郭四与贾三却极少去做这些伤人性命之事。在郭四眼里,司空孤不似吴先生一般,凡是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司空孤通常会顾忌一些人口中的“道德”,但在某些关键问题决断中,他却比吴先生更为果决,更为狠辣。

    郭四猜想,或许贾三不是很喜欢司空孤这位少主,原因便是司空孤表面上不及吴先生狠辣,这样一来他贾三行事之时就不得不将吴先生口中,也是他极为认可的“利益至上”贯彻到底。这使得贾三行事之时缚手缚脚,因此在吴先生方逝世时,司空孤与贾三还就那次行动发生口角,多亏周五化解那次争纷。

    此番若不让贾三痛快行事,只怕迟早有一天他与司空孤会因为行事理念问题闹崩。自己身体不好,周五又时常驻于东京,若大事未定只是贾三与司空孤闹翻,那么吴先生毕生心愿也会灰飞烟灭,自己兄弟气人这么多年努力也会付诸东流。念及此处后,郭四便将制止贾三的念头抛诸脑后。

    于是郭四转过头去,缓缓摇橹。

    那金致信听闻二人对话,那不怎么清醒的脑中却闪过一道灵光,仿佛枯井之中饥渴之人发现地上埋着一个西瓜一般。而未待他将这一道灵光抓住,却又失去了意识。

    贾三在得到郭四回应后,便顺手封住金致信几处大穴,之后便静坐在船上,思考着司空孤计划中下一步该如何实施。、

    而在河岸另一侧,司空孤与南宫俊并肩而立,看着那艘小舟缓缓往扬刀门驶去,便对视一笑。

    南宫俊此时看着司空孤那张清瘦俊逸的面庞,只感觉这个少年这些年来想必历经不少风雨,否则对于人性之判准不会如此之精细。利用金致信越狱一事,官府与漕帮皆可做些文章,而且是扬刀门先将官府牵扯到江湖纷争中,漕帮无论怎么做,也不会受到武林同道鄙夷,尽管这手段有些卑鄙下作,却也端得好计。只是下一步也能够有如此顺利么?扬刀门当真有这么好对付?虽说金有德伤了,但鲁松与陆霓羽这两人也拥有不俗实力,为何也要将那个鲁松放走呢?

    南宫俊此时还不知道鲁松早已被贾三郭四二人斩杀于昨日清晨,不过司空孤也没有丝毫想让他知道的意思,毕竟对于南宫俊这种精明的家伙而言,若透露更多真相,只怕会弄巧成拙,让他产生对自己不利的联想。司空孤一向精于人性观察,又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在司空孤看来,南宫俊与杨朔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南宫俊不注重什么江湖道义,他只看重帮内兄弟义气与漕帮利益,而杨朔却仍对不可名状的“江湖道义”有着虚无缥缈的追求,二者此方面观念之不同,大约在没有李舟之后会产生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吧?

    此时仍在思考此番行事环节的南宫俊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面前这个藏着许多谜团的司空孤已经在考虑扬州战后格局。

    而眼见着小舟愈远,司空孤便轻声说道:“咱们也走吧,官府船队一动,咱们就不便动身了。”

    南宫俊稍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环节,陆洵按照司空孤的“建议”,势必会派人象征性追赶这艘小舟,但也绝对不会追上,等金致信进入扬刀门之后,便是漕帮登场之时。若是漕帮尾随官兵之后进入扬刀门,那么这一场决战传到江湖之中,免不了有人会说漕帮这是狐假虎威,与官府狼狈为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