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所以立刑名-《布衣监国》


    第(3/3)页

    无论《晋皇明律》还是其他分类的律典中,对皇权皆无具体规定,现在只能把“皇权至高无上”理解为这个时代的习惯法。

    一条从来没有人质疑过的习惯法,今天,被一个小丫头质疑了。

    “白廷尉,你不要生气,如果我父亲真的做了那些事情,我不会对你有丝毫怨言。只是,这个问题,我不太懂,你可以教教我么?我只是想知道,想明白。”

    孔舞雩眨了眨那双清澈的出奇的眼睛。

    白墨只能用他前世所在的那个世界的理论,信口胡诌起来:“法律刑名,有成文、不成文之分,成文的,自然就是包括《晋皇明律》在内的几部律典,不成文的,则是些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你刚才问的,皇帝变废、逾越法令的事。在我中原习惯中,皇帝‘金口玉言’,至高无上,自然凌驾在一切成文的律令之上。大臣因此行劝谏,也只会说皇帝办的不对、不好,不会说皇帝无权如此行事。”

    孔舞雩想了想,又道:“所以,天下万民如何行止,还得看今天陛下心情如何咯?小女愚钝,觉得这样,有点不合理。”

    白墨还没来得及回答,孔庚抢白道:“雩儿,住口!休得胡言!”

    “我没有胡说,我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孔庚急了:“这事你心里想想就好了……说出来,要杀头的!”

    白墨摆手道:“无妨。这位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孔舞雩。”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好名字。”白墨对这个难得有好奇心,懂得提出质疑的小姑娘,不禁产生了一股惜材质心,微笑道:“你真想知道答案?”

    孔舞雩重重的点了点头。

    “要我说,当年皇木上立法律刑名,并不是为了‘教民知行止’,而是为了调整人和人的关系,团结力量,减少内耗;法律刑名,本身保护的也不是庶民,而是处于统治地位的人或集团或更大的团体,总之是掌握了统治权的人。现在,朝廷大兴仁义,真的是朝廷知道仁义了吗?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句话,才是朝廷真正看重的。”

    孔庚瞠目结舌:“白墨,想不到你也是个疯子,这种邪门歪道的话,也敢说?”

    白墨笑了笑:“孔老先生,我说的对不对,你可以仔细想想。”

    孔庚气笑了:“这根本不是对不对的问题。你瞎想可以,别把我闺女带进去。”

    孔舞雩则在一旁喃喃道:“有点黑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