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守墓异兽第七篇(长)-《爵墓》
第(1/3)页
1、驺吾:
驺吾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仁兽。林氏国一种十分珍贵的神兽,个体如老虎一般,身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尾巴比身子要长,像白毛黑纹的虎,但不吃活的禽兽,很能走,骑上能日行千里。
《山海经·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又作驺虞zouyú古之仁兽,非自死之兽不食。
2、朱獳:
朱獳是汉族神话中的兽类,样子很像狐狸,背部长有鱼的鳍,产与驮山,据说一旦出现于某地,某地将产生恐慌。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水晶石,还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鱼鳍,名称是朱獳,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而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恐怖的事生。
《东次二经·耿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訆。”
3、茤即:
《中山经—鲜山》:有兽焉,其状如膜犬,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名曰茤即。
4、獂:
獂,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兽,居于乾山,其状如牛,长有三足,它的叫声像自己的名字一样。
《山海经·北山经卷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5、化蛇:
化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记载:“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音,一旦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载于《山海经·中山经卷》:“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相对而言,反而是RB著名漫画《三只眼》里的陵小路佩(正体是化蛇)比较广为人知。
另有说法是一头九尾的蛇形怪物,头上有独角,出现即意味着将大水。
6、虎蛟:
虎蛟是汉族神话中的鱼名。其鱼身蛇尾形,属于水中非鱼非蛇的怪蛟。《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郭璞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水中非鱼非蛇的怪蛟。出自:《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
原文:“其中有虎蛟,其壮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译文:虎蛟,身形象鱼,但长着似蛇的尾巴,鸣叫声象鸳鸯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生肿病,还可以医痔疮。
7、酸与:
《北山经—景山》: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见则其邑有恐。
8、鬼车:
鬼车又称九凤、九头鸟、鬼鸟、姑获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神鸟。因为在夜里出车辆行驶的声音,得名鬼车。《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人面鸟身,句曰九凤。”九凤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人面鸟身有九的九凤,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图腾形象,后来由于秦国灭楚,鬼车被北方神话描述为怪鸟形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楚汉时期鬼车演变成羽衣仙女的形象并且流传世界各国。
《广韵》:“鸧鸹,《韩诗》云: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这种“一身九尾”的鸟,曾经被孔子看到过,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非常怪异。后来有人将它叫做“鸧鸹”,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类。九头鸟也许就是从九尾鸟演变而成的一种传说凶鸟。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这是最早的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故事。仙女下凡之后,穿着毛衣是鸟,脱下毛衣是女。她在与豫章男子结婚生女后,回到天上,后来又把三个女儿都接走了。所谓“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指她飞回天上未接女儿时,再到凡间来寻找女儿。为了防止她把别人家的小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走,于是民间形成了这种对它的禁忌。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如:
《搜神记》卷十四:豫章新豫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云,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水经注·江水》:yx县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
《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略云:昔有田昆仑者,家贫未娶。禾熟时见三女于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飞去,昆仑攫得小者天衣,遂挟以为妻,携回见母。经年产子,名曰田章。昆仑被点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屡经恳求,母不忍拂其意,即藏畀之。女著衣便腾空上天而去,虽母哀号,不之顾也。然终念儿子,乃与二姊复下凡游戏,冀见其儿。其时田章五岁,受董仲先生教来觅母。三女遂将天衣共乘小儿上天。天公怜悯外甥,遂教其方术伎能。经四五日,儿年已十五矣。天公即与以文书八卷,令其下凡。儿三才俱晓,天子闻知,即召为宰相。后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丁晏笺:“女岐,或称九子母。”这是古代楚国关于神女女岐的传说。从女岐无合(无夫)而生了九个儿子,那么她九个儿子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间就有对她的禁忌,认为她会时常下凡来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变成“九头”之说,后又与“天帝游女”或姑获鸟等传说糅和流传,形成九头鸟的传说。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文选》晋郭景纯(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
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
《正字通》:鸧鸆,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言产死者所化。
又: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能收人魂,一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白泽图》谓之苍鸆,《帝鹄书》谓之逆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