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炼丹-《仙二代的修仙生活》


    第(2/3)页

    所谓丹华。是指极品丹药在暗处时,会散发出的微光。这微光是灵药精华外显的标志,这样的极品丹药几乎没有任何杂质,效果上常常有质变,可遇而不可求。

    最终收到玉盒里的丹药有二十五粒。

    十五粒为下品,七粒为中品。还有三粒丹上有些微黑斑,这是废丹。

    不好不坏的成绩。

    清月没有继续开炉,而是静静将炼丹的过程回忆了一遍,有疏漏不明之处记在一张玉简上。

    虽然只凭着大脑也能记住,但想和写是两种不同的记忆方式。

    想的过程更自由,你可以随心所欲,跨越常规和常识的藩篱,将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物拉到一起来;而写的过程,是受语言和逻辑限制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使你的想法变得条理和清晰的一个过程。这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然后,继续炼制第二炉丹。

    辟谷丹的原料便宜,不怕浪费。她没有急着尝试其他丹方,而是就这一种丹药继续炼制。

    炼丹之道,初学者当首重质量而非数量或者速度。

    但事实上,大多数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将丹药与灵石划等号,只要能炼制的出来,哪怕是下品,也不愁销路,于是,浅尝辄止,沉浸于成功带来的荣耀和快感之中,一种丹方炼制成功,就迫不及待的尝试更高一级丹方。

    这就导致,这些人往往在最初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细节,限制了将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技,精而能成道。完美,来自于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

    世事洞明,是为学问;艺臻极致,是为不朽。

    自修炼之初,她便谨记,证道之途,不在于你能走多快,而在于你能走多远。艰难的不是想方设法先人一步,而是克制住蠢蠢欲动的野心,时常停下来,回头看看。

    人生不止一朝一夕,从地狱到天堂,也不在于一时的光彩或者黯淡。

    世上永远不乏真正的天才,但越是天才,越要懂得克制和隐忍。

    天赋未必就是天道的幸运,也可能是天道的陷阱和考验。

    敢于迎难而上的未必是真正的勇者,能在诱饵面前止住脚步,坚持本心的才是真正的勇者。

    第二次炼丹的成果比之第一次稍好些,没有废丹,基本都是中品或者下品的丹药。

    她照例将炼制好的丹药收起。在玉简上记下得失。略作调整后,再开下一次丹炉。

    筑基中期的灵力可以支持人不休止的炼上几天丹药,清月停手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对于苛求完美的人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将一件事由尽是瑕疵做到尽善尽美也是一种独特地享受。他们沉浸在这种不断追求极致,超越曾经的乐趣中,渐渐不为外事所扰,自成一个安静独立的小世界。

    清月的最后一炉辟谷丹。已经尽是上品丹药了。

    辟谷丹是所有丹药里,最容易上手的丹药,一般的炼气期弟子,第一次开炉也大多能炼制出些什么来,一般而言,有那么十来次的经验,成丹率就比较可观了。

    如清月这般,最简单的一种丹药也要尝试百次,并且还打算继续尝试的人,实在是罕见的很。

    更不必说。她是筑基期修士,在控火能力和神识掌控上天生就高人一筹呢!

    然殊不知,规律往往是总结自最简单的模型。技巧,是基础堆叠简化之后的结果。

    就如书法一道,越是笔画少的字,越能体现出一个人功底。事之最初,越是不起眼处越能推动过程的跌宕起伏。

    这些道理,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谨记,有的人要经历一番磋磨后才能学会,而有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

    不但不明白,反而笑那些不与己同的人“愚拙”,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或可于此见一斑。

    将手头的成品丹药送到药铺处理掉,再度购进了一些原材料,清月回到房间,继续炼制辟谷丹。

    熟能生巧,百炼成金,如此。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每一次开炉,得到的都是上品丹药,出丹率也近乎满丹,可就是不见一粒极品丹药。

    清月知道,她这是遇上了瓶颈了。

    遇到了瓶颈,就说明,她遇到了再进一大步的机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