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论写毛笔字-《赵云》


    第(2/3)页

    这种当堂提问的方式,在汉末根本就没有人尝试过。

    尊师重道,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要给老师尊重。说个不好听的话,万一老师当堂答不上来,岂不是让其下不来台?

    不过,前面有褚卫东开了个头,不少学生平日里累积了好多问题,此刻整跃跃欲试呢。

    “这个问题过后,待为师先把手上的纸条上解决完毕,大家再提问吧。”赵云没有兴趣再问他的名字,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靠向自己。

    反正自己要在学校里蛰伏很长一段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心观察,收取一些好的苗子,不然自己一辈子的声誉也就毁了。

    “诸位学子,想想在仓颉造字之后,上古先贤们都用统一的字体,来描述平时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

    “相信在仓颉之前,一定有更多的人想着创造一种东西出来,记载我们的日常活动。”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先贤是怎么样来造字的?不会是一时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就能写出来的吧。”

    赵云在讲课的时候,旁边自然有纸笔墨砚,随手就写了一个草字的象形文字出来。

    “看到了么?这就是最初的草字。”他把手中的纸递给赵满囤,让他去展示下,上面是两个大大的“屮艸”字。

    “屮”是“艸”的本字;而“艸”又是“草”的本字。屮,甲骨文字形像刚破土萌发出两瓣叶子的嫩芽。造字本义: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

    通过他的解释,有些学生已然明白,有些学生还在那里皱着眉头。

    “为师写这两个字出来,并不是显摆认识的古字多,那样不少老夫子马上就会上门来找为师的麻烦。”赵云自嘲地笑笑。

    “很简单,造字的先贤们都是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字的本义,一点点发展,才有了今天大家书写起来十分流畅的草字。”

    “忆年幼时,为师并没有和其他同龄人整天疯耍打闹,而是沉迷于山水之间,写了一些现在看起来很是幼稚的诗歌,同时也为日后自己创造字体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承和发扬光大前人的衣钵,无疑,家岳蔡老大人在这个时代做得相当好。”

    “另一种就是为师这种,跳出了前人的巢兑,天马行空。设若成功了,就会被世人所认可,要是不成功,万事皆休。”

    “就像修习武艺一样,在前人创造的导引术上,会顺利很多,少走弯路。要是自己想创造,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失败的后果一般人都承受不起,那是我们的生命!”

    赵云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毕竟这么海吹几句,讲得似是而非。

    该懂的学生就懂了,不该懂的,也没办法去造谣生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