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赵狐的打算-《赵云》
第(2/3)页
那些能够在一次又一次浴血中存活下来的士卒,一辈子只能当兵,没有退伍更没有转行的说法,就好像明朝时期的军户。
人家军户还有个军籍,在所在地也能娶妻生子。
这些士卒所在的地方,都是鸟不拉屎的边疆,不要说女人,连男人都没多少。
二来即便有些士卒能够立战功,他们没有任何上层关系。除了少数比较清明的将领,身上的战功十有**都被别人冒功。
明明在战争之初就说好的战功,转瞬之间变成乌有,任谁都不会甘心。
关键是他们不敢逃脱兵役,否则就会连累自己的家族、亲人。
军营之中,还有不少像当初童渊之类的人物出现,偶尔也会传个一招半式。
可以说,被檀石槐高价拉拢过去的人,偶尔有一些被中原驱逐出去的武者,绝大多数就是这种在部队里混不下去的士卒。
他们受到上官的欺凌,打战有这些人,论功行赏除了极个别的根本连汤都喝不到。
然而,双方之间又保持一种比较奇妙的平衡,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到时候想走,上面的人还巴不得这些刺头离开,反正要打战有的是炮灰,不差这几个。
当然,这些人到了檀石槐身边,作为能够带领部族从鲜卑山走出来,此人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要不是檀石槐想积攒更多的力量,再合力攻入汉境,说不定早就像后世金国、蒙古与大清一样,碾压了中原。
毕竟在他看来,汉人中的武者确实太厉害,要是没有绝对的力量,还是不要轻易越过长城,打草谷之类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发现赵狐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赵云还在族学,就一个小孩子。
有一天发现他和教习争辩,居然要遭到毒打,让小赵云看不下去。
毕竟是两千年后的灵魂,他并不认为一个人和老师们争辩有啥不好。
赵家要发展壮大,必然就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胸襟,内部的人全部靠武力压制肯定是不行的,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