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只海东青的条件-《赵云》


    第(1/3)页

    “毗舍阇?”赵云看着眼前的少年,脸上像是高原红。

    熟知历史的他如何不清楚,这就是一个佛教中的名字,类似道教传说中的罗刹。

    “原来前辈是佛教中人。”赵云的面色冷了几分。

    他对那群秃驴可没有半分好感,一到中原就大肆传播自己的信仰,相对于地产宗教道教来说,在传播方式上要迅猛得多。

    赵云此刻也认了出来。慕容山城树林里的虎王记忆里有这老人,应该还是华佗的师父,道不同不相为谋。

    “贤侄误会了,老夫可不是佛教徒。”滨海隐士连连摆手:“只不过在雒阳的时候见到了佛门一些人,探讨了他们的教义。”

    “这孩子生有恶疾,脸上有肉瘤,看上去面目可憎,突然就想起他们说的毗舍阇。”

    “噢,小兄弟,是否需要改个名字?”赵云松了一口气:“毕竟在汉人里面,并没有这样的名字,写着难写,叫着也拗口。”

    “不!”毗舍阇坚决地摇摇头:“师父他老人家遇到我的时候,就是那么难看的。他说,脸上这些红色的,成年之后就会消失。我想记住现在的一切。”

    “好孩子。”赵云不以为意,扭头对老人说:“莫非前辈与家中长辈熟悉?”

    “老夫遇到过你父亲,平辈论交。”滨海隐士恍然大悟,自己一直叫他贤侄,年龄肯定比他父辈大,还没有解释呢。

    “当时,你父亲经常来往于漠北,老夫时不时也会深入草原。至于这外号,就是由于老夫长期居于海边,好友们叫出来的。”

    世界上有些奇人异事,或许因为年龄太大,或许是年少时名声不好舍弃不用,赵云也不去探询老人的姓名,反正今后见到父亲也能打听一二。

    “伯父,有啥需要云帮忙的,尽管开口。”见老人欲言又止,赵云有些好奇,大包大揽地说:“不管是何物事,云必将竭力。”

    滨海隐士慈爱地看了看徒儿,又瞅瞅四周几个人。

    “伯父但说无妨,”赵云轻笑:“这些都是云腹心之人。”

    “贤侄,老夫确实有不情之请。”老人叹了口气:“却说在北海之滨,有一魔头出世,一好友的后辈遭了秧,老夫拟与同道前去。”

    “此去祸福难测,老夫行将就木,可这孩子却不能跟着老夫前去冒险。”

    这就是武林的雏形?赵云一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