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东莱太史慈-《赵云》


    第(2/3)页

    在太史村,你可以说大郎顽劣,却在孝道上无可挑剔,事事都会禀报母亲。

    “可有甚为难之处?”赵无极蹙眉不耐烦地说道:“一般人求着吾也不愿意教的,太浪费时间,不如思考我的武学方向。”

    大郎能不愿意吗?他在心里早就答应了,哪一个男儿没有英雄梦?

    “先生可否随小子返家?”他为难地说道:“家中仅阿母与小子相依为命。不忍离去。”

    别看太史为史官,从古代流传下来,还是有些基础的导引术。

    大郎的父亲当年也是为了给孩子筑基,日夜下海打鱼,不料一日去了再也不曾回来,所幸孩子筑基顺利完成。

    按照赵无极的性格,把一个孩子从一点武学基础都没有慢慢培养,他根本就没那么多的时间、钱财。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太史巫氏一听儿子竟然有这么好的运气,满口答应。然则家徒四壁。根本就没有束礼给师父,不由惭愧万分。

    一旁的大郎也双眼垂泪,听师父说来自幽州,要去学武,自然会离开母亲。

    “余自离开军旅以后,四海为家。身上钱财不多。”赵无极从袖子里掏出十几金:“你拉扯孩子这么大不容易,区区小钱可以让你少辛苦点。”

    “孩子余就带走了,看你们家母慈子孝,取名为太史慈何如?字就子义吧。”

    一晃六年过去,太史慈跟着赵无极真的算得上浪迹天涯。哪里有胡人打草谷,师徒俩就会出现在哪里。

    惜乎幽州一带的鲜卑人太多,杀不胜杀,经常两人都是浑身带伤。

    不能不说,战斗才是最好的老师,哪怕就短短的六年时间,太史慈的武艺都已经突破三流武者了。

    突然间有一天,师父见过一个老头后,没有再带自己行动。

    后来,他知道了那老人的名字叫童渊,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徒弟赵子龙。

    回来的时候,师父只有一个人,而且一眼就看得出受了重伤。

    “子义,为师这里能教的都已教给你了。”赵无极说话很慢,与平时的板着脸快言快语大不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