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风起漠北-《赵云》


    第(1/3)页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这个胡人种族以东而得名。

    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

    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其实“东胡”应该是一个古阿尔泰语词的音译,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通古斯”。

    而“通古”的“通”意为柳树丛,“古”为河流。

    “通古”的直译意为“柳条河”或“河岸上长满柳树的河”,可以理解为是“住在柳河流域的人们”。

    鲜卑人檀石槐,少时有勇有谋,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后来他在高柳北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边各郡,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

    此时,鲜卑完全占据匈奴的故土,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

    光和二年,即去年七月,匈奴中郎将张修擅自原南匈奴单于呼微,立羌渠为单于。

    鲜卑王庭在弹汗山,也就是后世的山西大同地区,正如明成祖把京城安在北京一样,鲜卑人的王挺挨着南匈奴和大汉疆域。

    本来只是张修的一个擅自行动,他只是考虑到年年诸胡患边,不少匈奴人一样跟着鲜卑人南下,南匈奴王对部落掌控不力。

    就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让毗邻的鲜卑人紧张起来,檀石槐召集鲜卑部落,以防备大汉的下一步行动。

    这样的事情,汉庭又不是没做过。

    熹平六年即大前年八月,汉灵帝派乌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发,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由云中出发,匈奴中郎将臧旻率领南匈奴单于由雁门出发。

    他们各自率领骑兵一万多人,分兵三路出边塞,深入鲜卑国土二千余里。

    檀石槐命令东、中、西等三部首领各自率领部众迎战。

    夏育等人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丧失,各自带领骑兵数十人逃命奔回,汉军战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然而,檀石槐也知道汉室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每次各部落也只是来劫掠人口,抢枪粮食,真还没进攻甚至吞并大汉的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