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破虏示警-《赵云》


    第(2/3)页

    当然,并不是两人在性取向上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惺惺相惜,两个武力值差不多的人有共同话题。

    赵满以前是文休,经过赵云传授,修炼起简易的赵氏导引术,也许是刚开始的缘故吧,显得特别积极。

    此时,他正坐在堂屋里,双眼微闭,五心向天,认真修习。

    赵云没有惊动他,轻手轻脚走出去。

    十三和十六两人在屋外的私檐下歇息,已经起来了,在不停打着呵欠。

    “三公子!”两人赶紧打招呼。

    “没休息好吧?”赵云微笑着点点头:“要是不出所料,今天傍晚我们就能走出山区,到达舞阴,在那里痛快睡一觉。”

    两人没有说话,点点头,徐庶和赵满不约而同出来了。

    大家就在屋边的山泉里舀水洗漱,房东一家五口住在偏房里,也被吵醒。

    “朱大爷,给您添麻烦了!”赵云用水在脸上使劲抹了几下,也不擦去水珠,笑盈盈地打招呼。

    “不麻烦不麻烦!”六十多岁的朱大爷头发花白,当门牙掉了,说话漏气。

    他的官话说得不好,但是很健谈。

    “子龙,昨晚你在陈到那边去的时候。”赵满用賨布擦了擦脸:“朱大爷给我们讲了好多事情。”

    他大发感慨:“难怪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也!”

    “你每年在蜀郡和汝南来回两趟,都白走了?”赵云翻了个白眼。

    “那不一样!”赵满摇摇头:“每次都是大商队,闷在车厢里,有时候不到未时也就开始住店歇息。”

    “朱大爷说,当年光武爷的老家就在前面的南阳郡。你说他老人家咋就那么厉害,带着**千人就敢和百万大军拼命?”

    “你说的是昆阳之战吧?”赵云略有深意地看了看朱大爷,想不到他竟然对这段史实熟悉。

    说来奇怪,这个年代学习的东西,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尚书孟子易经之类。

    没有历史课本,对本朝的历史年轻人不甚了了。

    “朱大爷年轻时也走南闯北吧?”赵云抬手阻止了赵满的答话。

    因为从半夜开始,好像这老人就在和他儿子说悄悄话,貌似对自己这行人讨论着什么。

    “没有没有!”朱大爷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就是个地道的农民。”

    或许是自己想多了?也对,从前面不远走出去的皇帝,本地人肯定比较了解。

    朱大爷神色有些慌张,伛偻着身子开始收拾院子。

    由于是在山区,害怕野兽来侵袭,院子外的田地里,扎了一圈篱笆,都是各种各样带刺的植物。

    院子本身的造价,估计比木房都要高不少,是用泥土和石块垒起来的,有一丈多高。

    夏天是植物繁茂的季节,院子里湿润泥地上是一抹绿色,土地看上去有些湿滑。

    只见老人手脚麻利地把不知名的野草一根根扯起来,在手里抖了抖土,搭在长了木耳的干树上。

    “大爷,我突然想起个问题来。”赵满有些诧异于族弟的动作,见没有后续,又打开了话匣子。

    “公子你说!”也是那家伙显摆,老人已经知道他是汝南太守的小儿子。

    “我们所在的山区叫伏牛山,”赵满眼睛迷惘地看着四周绿色的山峦:“你知道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这个啊,说来话长!”老汉的清理工作也差不多了,站在那里驼着背开始讲述。

    赵云在一旁听得只想笑,他只明白大致意思,方言和汝南话很接近。

    千古一帝,那时确实有不少人造反,不过原因肯定不是老头说的那样。

    统治集团想要统一全国,老百姓在前朝贵族的鼓动下才有勇气造反。

    再说秦朝严苛的制度,他在位的时候谁敢反?也就死了以后才有的大泽乡起义。

    天气很阴,道路湿滑,山路虽然很宽,大家也不敢走多快,怕一不小心把马腿给摔断那就麻烦了。

    中午一过,竟然下起雨来,一开始就是狂风暴雨。

    好在大家都备了斗笠蓑衣,纷纷穿上,队伍显得十分沉闷。

    眼看天上的乌云一直不散,大家伙心里头都想着今晚可能到不了舞阴,要在山里找几个大点的山洞过夜。

    却说赵破虏骑着马从东门呼啸而过,沿着管道进入伏牛山。

    舞阴县城本身就依山而建,已经是伏牛山系的边缘地带,原本就是用来防备山中盗匪。

    雨越来越大,狂风夹着雨点,没有铠甲覆盖的地方,雨水浸入粗布衣服,身上有些冷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