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你让古镇焕新容-《九一之小作家》


    第(1/3)页

    这时,常舒雨气喘吁吁地连跑带跳,像蜻蜓般窜到采风队伍前面来,伸手挡住杨子建和汪滟的去路。

    “小雨,别淘气!”杨子建嗔道,手指抹了一下她额上的汗水。

    舒雨也用手背抹额头上的汗水,喘着气道:“子建哥,你们别走东风巷,从这里去风雨桥的路太脏了。我们从前面的石板桥绕到镇南,那里干净。昨天,镇政府的干部带着我们初中和小学的师生,对镇南进行了大扫除!”

    “什么,镇南有大扫除!”杨子建和汪滟异口同声地大叫。

    杨子建责备地用手指弹了她的脑袋一下道:“你怎么不早说。”

    “嘿嘿,”常舒雨吐了下舌头,调皮地笑道,“我以为子建哥要带同学去全镇走一遍。后来听说你们主要目标是风雨桥,所以”

    杨子建立即把消息告诉同学们,然后走近道,带着他们从一家知府宅院进去,借这户人家的后门,绕到后塘溪巷。

    杨子建一边带路,一边询问常舒雨,他想了解一下镇政府为什么会头脑发热,发动全镇干部、中小学校师生对半个古镇进行大扫除结果这事根本不是秘密,常舒雨作为班长,听过老师们抱怨的对话,三言两语就把原因说清了,居然就出在杨子建自己的身上

    自从杨子建在南剑日报、南剑广播电视报、南剑晚报等九家报刊发表了六七篇南唐古镇的散文,特别是南塘风雨桥的突然出名后,原本无人关注的古镇,突然名声大噪,前来观光寻古的城里游客一下增多了起来。

    在九十时代初,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非常少的,南剑市十几份报纸是最大的信息平台,不仅十三个市县区所有单位企业都有订阅,几乎有点钱的知识分子、工人、商人老板也都有订阅,而像南剑广播电视报这类报纸,订阅量更大得惊人。

    数万读者们看了南塘风雨桥,看到这座并不起眼的廊亭式古桥,居然是由一名秀才,一个想在五百年后和爱慕的女人了结一段情缘的男子建造的。

    更要命的是,根据南剑府志记载年份,这座桥从建造起到今年1991年,刚好是五百年。

    不多一年,也不少一年。

    这意味着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