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楚女三问题-《九一之小作家》


    第(1/3)页

    杨子建话风一转道:“但我发现诗歌非常难写,那五首诗歌我花了很多精力才模仿成功,但很多句子虽然是我灵光一闪写下来的,自己却并不太明白那里面的含义。学席慕容我总学得不伦不类,因为席慕容的感情太成熟复杂,我不太懂。”

    “扑哧”一声,箫鼓听到杨子建说自己写的诗自己也不懂,差点笑出来,但马上憋住了。

    言丛却听得很认真,他叹道:“古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你还只是高一学生,把诗经背得再熟,没有阅历也不会理解里面的含义。不过,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你等过了几年,就会知道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伟大意义了。”

    杨子建诚恳道:“我会听从言丛老师的教诲。”

    箫鼓这时才接过话题,温和道:“杨子建,你发表的这几篇文化散文我看了,非常好,对了,你这是在模仿谁的文章?”

    他的声音其实也挺轻柔,只是音调比言丛稍微深沉一些,很像学校的老师在提问,温和中带着一丝严厉。

    杨子建道:“我从小在南塘镇长大,童年常和同伴们在古宅、祠堂、寺庙、古亭、桥梁里捉迷藏玩耍,对它们的景观结构了如指掌。初中我读了南剑府志、南塘镇志,发现家乡居然和一群历史名人有关。中考后,我在镇图书馆杂志上看到了余秋雨的作品,非常震动,原来散文也可以这么写,可以把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于是,我开始模仿余大师的作品,把宋史、府志和镇志里的历史、诗词、掌故溶入家乡风土人情、风光建筑中,居然相得益彰。”

    箫鼓连连点头道:“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历史是书面上的材料,可以弥补你阅历上的不足,这非常好,我建议你继续写下去。同时,我南剑市十三个县市区,有无数的名胜古迹,你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去游览探幽一下,写出南剑市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胜景和历史痕迹,这些作品可以优先投给我,我争取最大版面给你使用。”

    杨子建兴奋地站起来鞠躬道:“谢谢箫鼓老师,我有两篇已经好了,现在在教室里,我等下就拿来给您指正。”

    滴滴滴

    这时,箫鼓和言丛公文包里的机同响起,箫鼓看了一下摩托罗拉呼机里的内容,立即道:“现在就去拿吧,我和言丛有急事要回报社去了。我现在就和你去教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