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愿化身石桥-《九一之小作家》


    第(1/3)页

    做完作业后,杨子建总算抽空写了两篇散文:关帝庙与虎祠、月下古井。

    连同修改过的寂寂慧照庵,这三篇文化散文杨子建决定明天分别寄给南剑日报的箫鼓、南剑日报的言丛和侨报的编辑寂寂慧照庵带点佛教迷信内容,因此只有南剑侨报可能会刊用,这份报纸主要发行对象是港台和海外侨胞。

    翌日周三上午,捷报频传。

    首先是南剑日报“丹霞”版发表了杨子建的南塘风雨桥,其次是南剑广播电视报发表了南塘古巷,最后是南剑桥报也发表了天后宫与电影院。

    南剑侨报其实也是杨子建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吸引一些港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对南塘古建筑文化的重视,为以后开发古镇旅游吸引投资者和游客打下基础。

    箫鼓还寄来了一封样报加约稿信,在信中,他赞扬了杨子建的南塘镇文化散文,并加以鼓励

    “子建:您好,样报奉上。您寄来的两篇作品,文笔清雅,内涵朴实,情感真挚,带着对家乡名胜历史的深厚感情,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次由于版面有限,先用南塘风雨桥,下期再发千年古塔该篇我要核对一下南剑府志。南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我去拜访多次,却没你写得如此深入。希望你再多写一些此类作品。继续努力,祝好!箫鼓。”

    南塘古巷和天后宫与电影院倒没什么,但南塘风雨桥这篇作品,却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在全校流传开来。

    许多同学跑到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办公楼会议室、学生会等处将文章抄进笔记本,然后互相传抄,居然成了一种时尚。

    原来,杨子建在写“风雨桥”的历史追源时,不仅写了南剑府志记载的乡绅陈瑞为了积功德出资建造风雨桥的历史,还着重描写了一个民间传说版本: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即某位秀才,因为爱上一个女子而求不得,于是在女子经常渡河的地方,建一座石桥,守候五百年,只为在来世求那一次情缘。为此杨子建还记载了一个佛教爱情典故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