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怦然心动-《九一之小作家》


    第(3/3)页

    汪滟非常聪明,一听就明白了,虽不赞成他的观点,但仍接受建议道:“我会按你的方式,试着用古诗意象构筑自己的情感。”

    杨子建欣慰地点头,忽然想到汪滟的个性,她生活太顺,人生少了些古典的伤春悲秋,要模仿席慕容也是够呛。

    这时,炒菜一盘盘端了上来,两人二话不说,保持“食不语”,大快朵颐。

    杨子建吃着宫保鸡丁,热泪盈眶,这是第一次吃到专业小炒,差点把舌头都吞了进去。

    十五岁的少女,班干部当久了,满脑子都是学习和责任,汪滟吃了半饱后,就开始谈文学社。学校成立了一些社团,但有兴趣参加的同学极少,大家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但文学社除外,因为文学社与写作文相关,算是“正经事”,语文老师还会额外辅导,现在登记入社的同学已经有十六个,但多是一些喜欢琼瑶、三毛、席慕容多愁善感的女生。

    吃完后,两人喝茶消食,一边闲聊。

    汪滟问道:“子建,你认为,我们这个文学社怎么做才能办得成功,还不耽搁社员的学习?”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杨子建作为谋臣,自然尽心谋划道:“首先,召开成立大会,明确目标。红楼梦的诗社活动是整部小说中最出彩的地方,比如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和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当时探春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汪滟美眸闪亮,激动地拍案叫绝道:“不错,因一时之偶兴,成千古之佳谈。只要我们用心,说不定橡树文学社会成为南剑一中的光辉历史!”

    两人开始细谈文学社的章程,组稿,印刊,如何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社员到南剑市的各大名胜古迹采风等等。

    杨子建还同意当橡树社刊的编辑和主笔,当编辑是老本行,而主笔更简单了,社刊没号没版权,不存在一稿多投的问题,把暂时没发表的作品放到这里就行了。

    饭后,送汪滟上车离开,在回校的路上,杨子建居然微醉了,觉得是行人那么友好,路景是那么美丽,一切是那么美好。

    他没想到,一连串重大而艰难的考验,正等待着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