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提前刊登-《九一之小作家》
第(2/3)页
他一边转动念头,一边将信封口剪开,抽出稿纸翻开一看,居然是作文簿,看来不是老师,而是普通教工,有点失望,不过,这诗七百多字几分钟就看了一遍,嗯,写的还不错,把破山寺后禅院、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等古诗意境和现代情感较好地交融在一起。只是,有些地方不够深入,总感觉像是用现代诗翻译的古典诗,但对初学者来说,已经合格了。
言丛不会想到,这是杨子建十五首组诗中最差的五首,原本就是为了拼凑用的,毕竟他现在是高中生,只能用最差的作品才符合身份。
言丛喜欢余光中的诗歌,对复古风格的诗歌一向推崇,可惜现在这些诗人,不是学朦胧就是学现代主义,朦胧派喜欢影射,现代主义是批判,日报敢用吗?还是宝岛诗人的新古典主义温情脉脉,贴近现代生活他一边咕喃着,一边习惯性地动手修改凝练几个好句子,再删减多余的小段。
一般编辑不会对老作者进行修改,那叫不尊重,但可以对新作者进行删改,那叫教正,是编辑器重的表现,新作者也会感激涕零。
言丛之所以弃稿件库里老作品不用而用新作者作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窗字数固定,肯定要对稿件进行大刀阔斧删改,到时老作者来一番抱怨抗议,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麻烦。
五首诗一百行删到了八十一行,嗯,不错,刚刚好,太完美了!组诗题目也改改,什么古寺外四首,太难看了,改为霜月的记忆。
言丛很满意,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补完了天窗,中午不用加班了,对了,最好给学校打个电话,问问这个杨子建到底是什么来路。
一念及此,他拔打一中初中部办公室的电话,那里有一个认识的老师作者,可惜那位老师似乎还在上课,没人接听,看看手表,下班时间到了,算了,这稿件一看就是初学者写的,不可能抄袭。
下午四点,太阳从初中教学楼的右侧斜照到操场。
乒乓乒乓
操场的东南角,五张水泥石板球桌,只有三张有人打乒乓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