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投稿,成名启航-《九一之小作家》
第(2/3)页
文学成名之路,挣钱谋生大业,终于要启航了,他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将信封摊放在桌上,拿着钢笔,将报社和收信人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日报、晚报、电视报、青年报还好点,名气大不用写地址,只要单位写好就行,但侨报、建材报等行业报,则要写清地址。
图书馆报纸齐全,侨报、行业报的地址可以在报纸的边角找到。
一封,两封、五封、十封,杨子建很快写好十一封投稿单位和编辑。
当他要装稿纸时,突然一个激灵,全身冷汗直冒,口舌发干,仿佛从九月的金秋进入十二月的寒冬,又好像从澳大利亚的沙漠坠入南极洲的冰川,几乎冷冰窒息
他居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自己的年级和班级也写了上去。
所有非学生类报刊,几乎都不采用学生的自由来稿,特别是中学生的来稿,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没有社会信用,万一他抄袭造成影响,编辑与老师都要承担责任。杨子建当南剑文学月刊编辑时,就被总编提点过:学生作品,除非有老师或熟悉作家推荐,否则一律不予采用。
差一点功亏一篑,今天万字的写作差一点白干了!
咬咬牙,杨子建将十一个信封全部撕毁掉,然后小跑着再去小卖铺,花六毛钱又买了十二个信封,然后快步回到图书馆,在信封下面的收信人地址统一写下“南剑市第一中学,杨子建寄”。
而稿件后面注明的地址,也全部涂抹改写为“南剑一中高一年段,杨子建”。
这样,编辑就可能误以为是高一年段的教职员工了,而且他现在的笔迹遒劲有力、端庄稳重,这也会让编辑有成年人的错觉,不会当成幼稚的学生作品。等发表出来后,有了一些名气后,再进行鉴别、解释还来得及。
九月九日,晚上八点二十五分,杨子建来到门房处,在靠内的一面墙上,钉着一个大大的绿色邮箱,他郑重地将十一个信封一一塞了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