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杨守文故作神秘的一笑,让杨承烈顿时说不出话来。 他把短刀收好,轻声道:“你以为我真吃多了酒?哼,我告诉你,你老子我文采或许比不得那个家伙,可心眼不比他少。若不如此,当年你阿娘又怎会选择我?” 说着,杨承烈嘿嘿笑了两声,便扭过头,不再说话。 看着老爹的背影,杨守文的眼睛不自觉眯成了一条线。 谁说杨承烈是个粗人? 老爹别看平时咋咋呼呼,似乎没什么心眼似地,可实际上呢? 一个外来人,在昌平做了十年县尉,并且稳如泰山。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唐代的地域观念很强,甚至比后世的地域观念更加严重。可整个昌平县的人,似乎对杨承烈没有任何排斥,只这一点来说,就不是一个没有心眼的人能够做到。 杨承烈那一口几乎于本地人没有区别的昌平口音,绝不是什么语言天赋。 可以想象,在刚来昌平的时候,他怕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也正是因为这样,昌平人才会像现在这样接受他吧。 嘴角微微一翘,杨守文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来:人生在世,全凭演技! 这句话用在杨承烈的身上绝对没有半点突兀,甚至连陈子昂这样的大牛也被杨承烈骗过。 看起来,以后还真不能小觑了自家老爹。 “阿爹!” “嗯?” “有件事我想问你。” 杨承烈躲在柴垛后面,目光却盯着禅院。 他轻声道:“兕子,有些事情到了该说的时候,我自然会与你说。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就算你再怎么问我,我也不会告诉你。现在告诉你,等于是害了你。” 他头也不回的说道,停顿了一下之后,又轻声道:“好了,你问吧。” 杨守文突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半晌后才开口道:“阿爹,我只是想问,你怎么会来昌平?”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你道我想来吗?” 杨承烈缩回身子,示意杨守文代他监视外面。 他在地上,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然后道:“当初我本打算带你回老家弘农,可是你阿翁却不同意。他找了你叔公,正好族里凭余荫求来了一个县尉的职位。只是由于昌平远离京畿,我那族弟不愿意来,于是你阿翁就让我顶替出缺。 昌平苦寒,又地处偏荒,不过远离京畿,就算咱家的大仇人,也休想找到咱们……” 杨守文闻听,露出恍然之色。 杨承烈出身弘农杨氏,那可是关中豪门。 若论历史,恐怕不逊色五姓七宗,甚至还要久远。 远的不说,近的只说隋朝开国九老之一的杨素,就出身于弘农杨氏。而杨氏族人中,更不泛皇亲贵族。就比如杨素孙女,后来还嫁给了李渊,只是声名不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