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超越者-《陆泽的梦想纪元》
第(2/3)页
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三人共同提出的“EPR实验”,“EPR”即是这三人名字首字母的缩写,他们提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反驳量子论的“不确定原理”,不过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EPR实验只能作为一个思维实验。直到1982年,人类才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EPR实验,然而最后的结果与量子论的预言完全符合,爱因斯坦输了,于是从此“EPR实验”也被称之为“EPR佯谬”。
在陆泽那个时代的许多科盲记者完全不清楚什么是EPR实验,随意捏造出各种骇人听闻的词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什么“超时空穿梭”啊,什么“超光速通信”啊……每当陆泽看到这些报道都是汗如雨下,偏偏还有不少老百姓信以为真,甚至不少科幻小说中都将量子纠缠作为一种超光速的通讯手段。
但实际上,即便爱因斯坦错了,EPR实验最终也只是证明了定域性和客观实在性不可能同时正确,并没有真的证明有超光速的信号存在,如果愿意放弃客观实在性,也即相信人的“观测”行为能够决定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式——例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是否进行观测决定了光子是否同时通过了双缝,那么相对论依然是正确的。
一百年时间过去了,在这个时代量子纠缠通信就如同21世纪初的无线网络一般普遍,早已经不是什么“黑科技”了,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知道它的原理,知道这是一种绝对安全的通讯和加密的方式,也知道它与超光速无关。所以当考虑到要对上传者的意识进行保护的时候,人们自然就想到了量子加密技术。
在确定了用量子防火墙来保护超越者的意识后,杨海和虚拟人格们开始讨论起了超越者思维速度的问题。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和思维速度问题比起来,之前提到过的什么身份问题、惩罚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带来的影响其实都根本不算什么了。
理论上,超越者的思维速度是可以达到普通人的几千上万倍的,但如果超越者的思维速度与普通人差异太大的话,普通人说话和行动的速度在他们眼中就会变得比蜗牛还要缓慢,普通人一眨眼,对于超越者来说就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与普通人交流几句话的时间,他们都可以写出一本书来了。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会完全失去与普通人交流的兴趣。而当超越者与普通人类不再交流之后,超越者们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人类,但与普通人类相比却已经完全可以说是两个物种了。
这就是为什么杨海最初说神经上传技术的出现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可能会带来人类文明的分崩离析甚至毁灭的缘故。
不仅仅如此!
如果不对超越者的思维速度加以限制,那么普通人才经历一年,对于超越者来说就已经经历了几千上万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