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下邳邀功-《三国之霸业徐州》
第(2/3)页
经过一个晚上的协商,两个人终于勉强在陶应的强求下达成了一致。
首先就是分配土地上,外来饥民众多,陶应下榜以五百户百姓为一村,每口人分一亩良田。
一村分村长一名,村长先由有名望者代管,一年后全部收回由彭城统一任命。另外在组成村为单位的小集体后,再往上便是由十个村落组成一乡,一乡设乡长一名。
一名乡长便能管辖近五千百姓,乡长再往上便设置为镇。二十乡为一镇,一镇管辖人口为十万。
镇建设完之后便设置县,五镇组成一县。县再往上便设置为郡,郡管辖县数不定。现在因为人口暴增,加上兖州战乱,难民还会越来越多,加上南方广陵不久之后便会遭遇笮融之祸,那时来的百姓更多,因为陶应便又有一种豪情壮志,那就是要打造一座以彭城为中心的超级豪华大郡!
这些管辖制度就是全新的现代社会的管辖制度,到时候陶应就会广建学校,然后慢慢一步步推行民主选举制度,到时候自己领导下的徐州就会强大到打到欧洲去!
初步将管理制度制定好之后,陶应又废了近三天的时间开始设计整个彭城的城建。有时候一个地方的发达与否与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
陶应很是重视彭城,这座后世徐州所在地。而这时的彭城是一个国,彭城国分为数县,北到广戚,东北到武原。南到兹丘,东南快到下邳国。这么大的地方,陶应如果不规划,到时候老百姓四处建房子,会影响彭城的远景建设的。
于是陶应便又挥笔开始绘画起以后的规划来。以彭城为中心,往周边辐射,首先就是准备在下年时间里,农忙结束之后便征集民壮修建通往各城的大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因此陶应便从彭城往广戚画了一条线,这条线正好经过留县,然正好有一条河从广戚经留县到彭城,因此正好在河边修路。
往东南,陶应又画一条线,直接修建到武原,然后往下邳直接画一条线,准备修一条大路到下邳,然后经过吕县。
这三条是陶应重点规划的建设线路,陶应准备往北,往西发展,东部地区先修一条路到兹丘,然后路过梧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