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战-《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换句话说,北方草原民族再想像以前那样,如入无人之境般的深入马邑、平城、代、涿鹿等内陆,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诸位,只要右路军进展顺利,日后幽燕安全就有了保障,接下来该说说左路军刘遐部了。派人向传令给刘遐,告诉他务必尽快解决掉后套平原上的鲜卑部落,将战线推进到高阙塞一线。”

    偷袭野狐岭拉开了晋人对北方草原民族全面反攻的序幕,右路军邵玉娘部自野狐岭出上谷后,进入后世的坝上草原(漠南草原靠南部分),沿燕山山麓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

    至于统辖右路军另一部的卫雄,自辽东郡襄平北上,经高显县越燕北长城,沿着辽河一路北上杀入大鲜卑山东侧平原地带,从侧翼威胁漠南诸胡。

    而刚刚拿下了盛乐的中路军主力,在卫朔指挥下突然止步不前,反而对阴南参合陂一带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在中、右两路辽东军攻势渐渐展开后,战争的重心开始往西转移,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也在刘遐的率领下,即将在后套平原的战场上展开。

    如果说往日里秋高马肥之时的南下,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是一场节日,那么眼下初春时的被动反击,则更是一种无奈的表现了。

    在太兴二年春,被辽东军在盛乐、野狐岭相继反击得手后,拓跋郁律特别希望取得一场对辽东军的胜利,以此在鼓舞日渐低迷的士气。

    在漠南诸胡尚未做好南下决战的情况下,唯有后套一带的鲜卑部落适合展开反击,结果正好一头撞上北进的刘遐部。顿时胡、汉双方在黄河以北、狼山以南的后套平原上,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展开了激烈厮杀。

    河套平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片能够得阴山庇护,河水润泽的土地,对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以及来自黄土高原的农耕民族都有着重要意义。

    眼下辽东军已占据了整个西套平原,正在对占据东套(分前、后套)的鲜卑人发起反击。

    如果鲜卑人被彻底逐出河套地区,那么他们也就失去了漠南最为肥美的草原,而辽东日后再也不用为马匹供应而发愁,同时又能彻底屏护关中安全。

    太兴二年春,一场发生在黄河两岸的大战也拉开了序幕,史称晋“河南之战”。而后世为了与前汉河南之战区别,又将此次会战称之后第二次河南之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