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那个老工匠对灌钢法也仅仅知道一些皮毛,这还是他的祖上口口相传下来的。老工匠的祖上因汉末三国时中原大乱,才被迫迁至辽东避难。如今历经数代,其中一些技术细节早就失传了,要想得到完整的灌钢法,必须下大工夫整理钻研不可。
尽管没能从老工匠那里得到完整的灌钢法,可总算让卫朔看到了一丝成功的希望。为了尽快完成技术革新,卫朔成立以老工匠为首的灌钢法研制小组,并调配了数名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大量钱财。
与此同时,卫朔还向崂山、徐州祝其两地行文,让两地注意搜集与炼钢有关的技术和人才,一旦有所收获当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手。
不仅如此,卫朔还趁机通过官方的名义正式将工匠的地位拔高。其实在这之前,他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抬高工匠、医师两种技术人才的地位,可效果十分不明显。除了深受卫朔影响的崂山一隅之地外,无论徐州东部还是刚刚占据的辽东,工匠的地位并无十分明显的变化。
这一次,卫朔不顾众人反对,强行将辖区内的工匠划分为三等九级。分别是学徒、匠人、匠师三等,而每一等又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比如学徒就分为低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
等级不同代表的待遇不同,等级越高享受的待遇越高。就拿匠师的最高级别来说,不但可获封大匠师的称号,还拥有见官不拜的权力,而且大匠师犯了罪,地方上无权审判和处置,必须上交朝廷、皇帝处理。大匠师除了获得政治上的优待外,每年还可从官府领取一定的俸禄。
卫朔这一举动算是捅了蚂蜂窝,引起了内部读书人剧烈反弹。裴嶷、高瞻、鲁昌、阳耽、沓氏霞客等等,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子弟,对卫朔在辽东大肆拔高工匠的地位十分不满。尤其是对见官不拜这一条,可以说戳到了读书人内心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的痛楚。
但是面对滔天的反对浪潮,卫朔不为所动坚持己见。就连众人以辞职相威胁,他都毫不妥协。最终在卫朔的坚持下,辽东工匠的地位还是被一举抬高。这一政策彻底激发了工匠们的工作热情,不但积极参与官府举办的等级考试,就是灌钢法的研制工作也加快了许多。
卫朔之所以大幅度提高工匠的地位,就因为他知道华夏古代因工匠地位低下,导致无数高超技艺失传。华夏几千年来,各朝各代无数各种行业的工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出了很多工艺和产品。
但是因地位不高,为了生存古代工匠们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吝惜自家的手艺,往往是摸索出一些高超的工艺手段之后,却敝帚自珍不肯外泄,还创造出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的旧习,尽可能的将所创制出的手艺封固于工匠世家之中。
可是这样的做法,固然保护了工匠本身的利益,却导致了许多优秀的工艺无法有效的传承下去,一旦一个工匠家族出现重大的变故,许多非常好的工艺手段便就此泯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