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夏提前出世-《燎唐》
第(3/3)页
其次便是行国的建立也是一种聪明的作法。农业虽好,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还要固守一地,容易被敌人找到、攻击,所以只能徐图之。对于现在的大夏来说,国内地广人稀,气候环境适合游牧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短期内迅速提升国力的最简便的方法。
当然,有了高汉所传和大唐流入的一系列政治制度,还有早期的飞凤军学员充任大夏各级领导者,游牧的大夏在政治制度上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完善。而且飞凤国有高汉传授的技术打底,也可以在经济和其他方面对大夏进行支援和影响,也许大夏会促生出另一种不弱当世的文明。
再者,前出打击亲蕃势力的作法也深得高汉之心。判徒谁都恨,但大夏这么做可不只是为了泄愤,还能出这些叛徒身上取得巨大的好处:一是财富,二是声望,三是磨炼精兵。有防线在,进可攻、退可守,这要不做点什么还直对不起吐蕃。
“吐蕃这回还真做了一回好事,让联盟甩掉了包袱轻装上阵了,以后的大夏会让吐蕃更加头痛。”高汉乐呵呵地说道。
白兰、孙波虽判,但联盟经历了这场危机后反而让党项和东女两部更加团结了。而且白兰和孙波虽走,但这两部之前可有不少雪域勇士都加入了原来的飞凤军,如今都成了大夏人。
飞凤军在吸收的时候便彻底执行了高汉的收人标准,不认同者不收,不穷苦者不收,不过关者不收。在与吐蕃几年的对抗中,飞凤军把这些人磨炼成了精英,他们也彻底融入了飞凤军,所以并没有跟随部族反复,而是坚定地留下了,现在也成了大夏军的一部分。
这些人人数接近四万,是大夏偏得的,对白兰和孙波故地也极其熟悉,将来会是大夏军纵横雪域东北的主力。
戎格插嘴道:“既然大夏决定立足雪域,那咱们飞凤还需要走吗?”
“走,飞凤所处的位置和实力都不如大夏,所以我们不能效仿他们,必须趁早离开。到远离吐蕃的,而且资源相对丰富的蜀地去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并建立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给大夏以强力的后勤支援。”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