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章 吾道、汝道-《燎唐》


    第(2/3)页

    但你现在明明只处于不拘而已,如何会有这般表现?真真咄咄怪事。可惜让这畜牲给破了境,要是再给你点时间大有可能更进一步,达到明悟之时不用我讲你自己就知道是什么境界了,如今我也只是妄加揣摩而已,是与不是还得你悉心感悟,有所取舍。”

    虽然冯远没给出确实答案,但高汉也十分欣喜。自己在师门修行了四年,主修道家,对佛家也了解了一些,知道不管是纳气还是道种都不错。

    从道家而言纳气是修行的基础中的基础,走到这一步才算登堂入室,保有了继续修行的资格,多少修道的人穷极一生也没跨过这么一道门槛儿。道家务实,不讲前世后报,只注重今生行果,鸿蒙之气也就是师傅所说的那一点元气了,想要修为高深得先纳得了天地元气化为已用,持之以恒与天地同源即为合道。

    而道种慧也称道种智,是佛家三智之一,《大智度论》有言:初发心乃坐道场,于其中一切善法尽名为道;此道中分别思维而行,是名道智。就是说道智是获得一切智、一切种智的基础,它包括一切佛教的思想修养。佛家重在解脱,以今世之身得来世善果,但身具道种的行世大德却也能得天地之力从而身具神通。

    至于冯远所说的取舍那就是提醒他今后修行要根据自身实际有所侧重,兼修不是不可以,但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修炼体系哪是那么好相融的?很多佛道兼修之人修到最后能把人修疯癫了,所以借鉴是可以的,但侧重点一定要有,所谓贪多嚼不烂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高汉知道这些,因此他并不觉得可惜,只奇怪自己怎么稀里糊涂地就达到了这般境界,真是有够侥幸的。

    “这不奇怪,我观小友初来时嘻笑自如,但内心却是极苦,似有万均压于心头不得释怀。某不知因由,也有心寻机点破,不成想小友的福缘齐天,竟于苦闷至极时遁入空灵,进而心境一日一变,此谓物极必反之真意,也是小友际遇非凡,心智坚韧、纯真所至,与侥幸无关。”

    冯远在境界上或许与高汉各有千秋,但他毕竟达到看破这一层,在识人断事上却远高于高汉,当下便给高汉认真剖析了一番,尽管不具体,但道理不错,听得高汉连连点头。

    “小友开悟,下一步就是明悟了,不可急于求成,顺其自然便是了。”冯远特意告戒了一下。

    “小子明白。”高汉也有此打算当然虚心受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