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 山穷水尽-《但闻剑啸》


    第(2/3)页

    郭树临恍然大悟,心道:“怪不得鸿雁知道杨嗣昌所在,原来是凭借寄灵显化之神效。”

    杨嗣昌见郭树临不再发问,于是挺直了腰背,缓缓说道:“我所欲达成之事,名曰入贡。”

    “入贡?”郭树临困惑地重复了一遍。

    “正是。”杨嗣昌道,“所谓入贡,是指两国之间缔结盟约,由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每年提供贡品,以换取干戈休止,国无战事。而我所谋划之事,乃是由我大明向满清入贡,这样满清便会停止对我大明用兵。”

    郭树临挠了挠头,道:“此事也并非十恶不赦,为何说天下人会群起而攻?”

    杨嗣昌摇了摇头,道:“这位少侠,你有所不知。在无数言官及学士眼中,这入贡乃是一屈辱之事,故他们宁愿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内外交困,也不愿意行这入贡之举。”

    郭树临想了想,道:“此事也并非没有先例,我记得汉唐宋都曾对别国入贡,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

    杨嗣昌踱了几步,苦笑道:“今时不同往日,由于我大明有了言官,广开言路,加上人人报团,结党营私,故而施行此事竟变得极为困难。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正是此理。”

    郭树临一时想不明白,当下说道:“愿闻其详。”

    杨嗣昌道:“所谓言官,便是一群专门负责针砭时弊之人,只消他们看不顺眼,上至皇上娶妻,下至百姓屙屎,他们都会管上一管。由于大明律令,言官只需提出批评,而无需对结果负责,长年累月下来,言官上书变得极是随心所欲,整日里喋喋不休,骂这骂那,皇上又没法将之处罚,否则便会被安上个刚愎自用,偏听偏信的帽子。正是因为言官的存在,朝廷现在要推行新政变得极是困难,动不动就有人以死上奏,横加阻挠,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而结党营私,顾名思义,乃是指大臣们分出党派,互相扯皮。美其名曰为了天下苍生,实则为了个人福祉。皇上自从阉党之乱后,对这等风气极是痛恨,曾借着钱谦益舞弊一案狠狠打击了一番。但此举也只是将结党之风从明面上赶到了私底下,现在大臣之间派系依然严重,而且对皇上旨意阳奉阴违,诸多干涉,较之以前更加可恶。”

    “由于我位高权重,又不属任何派系,故遭到了各党派的一致针对。无论我提出何等建议,每日都会有无数各派系的言官排着队骂我,甚至有些缺心眼儿会堵着我府邸大门骂街,形容之不堪,几与泼妇无异。”

    “那最多只是官场上闹闹,为何会导致你遭到三大门派追杀?”郭树临依旧满心疑问。

    杨嗣昌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事儿也要怪我不好,我提出的入贡方案的确有些偏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爱国人士利用起来,经过言官的一番添油加醋,一些不明就里的江湖中人就此被人煽动,头脑发热,来与我为难。”

    “你的入贡方案是什么?可否说来听听?”郭树临问道。

    杨嗣昌毫不迟疑,侃侃说道:“第一、大明承认满清与自己对等,明皇与清皇就此以兄弟相称,不分高下。”

    “第二、开放边市,允许大明与满清之间通商,制定相应标准条例,保证双方交易公平,互不欺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