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如来二-《但闻剑啸》


    第(2/3)页

    萧贱并不知道这一切,呆呆出神,过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摇了摇头,将一切抛之脑后。心想:反正也没有什么大事,不如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到晚上再去找鸿雁。

    想罢,萧贱穿起外衣,施施然走出了房间。

    此时正是凌晨,整座如来道馆横卧在梵净山半山腰,笼罩在薄雾之中,正中伫立着一座五层大殿,是为大雄宝殿。殿前一大片空地,约三十丈见方,为演武场。其余藏经阁,观星楼,镜台书房,菩提院等错落有致,环绕在大雄宝殿四周。整体风格糅合中外,半佛半儒。

    这如来道馆本是一座寺庙,名为佛主寺,寺中僧人代代习武,所传武艺不逊于少林,但由于身处梵净山,僧人多以修禅悟道为己任,是以于江湖中籍籍无名。由于元朝时黄庙强势,青庙衰落,佛主寺香火不旺,至明初之时已然寺破僧离,沦为废庙。那些散去的僧人尽是武艺高强之辈,其中还有还俗者。杨天辰的祖先便是还俗的僧人之一。

    那杨天辰自幼天赋出众,尚武好斗,十六岁便尽得家传武艺精髓,又不想做杨家当家,于是离家出走,走南闯北,四处踢馆撩架,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死乞白赖地拜师,如是边打边学,到了三十岁,经其博采众长,去芜存菁,武功已然大成。

    其后回到梵净山,出资重修寺庙,改名如来道场,重开大门,广收学徒,同时也请僧人进驻,于大雄宝殿诵经拜佛,接受香火。两管齐下,共同经营,一时间好生兴旺。

    由于生意太好,遭人嫉妒,于是上山踢馆者不断。杨天辰于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共与人对战一千五百六十七场,不管是明枪还是暗箭,他都没有输过一招半式,硬生生打服了所有嫉妒者,打出了如来道场的名头,打出了自己“活如来”的外号。从此以后,上山拜师学艺者不断,中原许多世家,名门也派出子嗣来到如来道馆拜师,希望与如来道馆建立关系,得到杨天辰的庇护。

    由于其性格正直,嫉恶如仇,见到天下不平之事常常出手相助,因此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敬重,其外号也从“活如来”变成了“武林第一人”。

    由于时辰尚早,如来道场鲜有人烟,萧贱闲来无事,东逛西逛,只觉此处设计大气磅礴,盘山临渊,颇有气吞山河之势。逛了半天,自觉肚饿,想去找杨天辰要些吃的,于是大致摸清了方位,向镜台书院走去。

    走到一片花园旁,听到花丛中传来一阵女子欢笑之声,萧贱心想:定是杨馆主家眷或者丫鬟在此嬉戏,我还是尽快走开为好,以免扰人兴致。

    想罢,加快脚步,急欲离开。

    刚走没几步,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娇叱:“呔,兀那小贼,在此鬼鬼祟祟地做甚!”紧接着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从后赶了上来,随后一人从萧贱头顶越过,转过身来,挡在了他面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