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家属秦月芳(五)-《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3/3)页

    月芳很熟悉家乡这种延续了多年的通讯方式,尽管前几年村里已有人家安装了电话,近几年不少青年人也装备了手机,可以在山外办事时使用,但村里人暂时还没有丢弃这种传统的传话方式。有些人家有了事,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站在门口大声吆喝几声,就有人当你的传声筒,像“小峰,你娘让你回家吃饭!”“秀荣,去沟口接你姐回家!”一个呼唤内容很快就会通过多个人的口,响遍郑长庄整条山沟。

    这种通讯方式经济实惠,既可以节省经费开支,也能够加深村民感情,不足的地方是有时候传送的内容“失真”。有一次,住在山脚下的郑方隆家的牛临产,郑方隆去山外赶集没有回来,他老伴呼喊分家后住在山上的儿子:“清泉快回来,咱家的牛快生了。”

    离她家不远处的一个男人帮她朝山上喊:“清泉快回来,你娘家的牛快生了!”

    再住上边的一户人家的一个男孩子接着朝山上喊:“清泉快回来,你娘快生了!”

    郑全兴喊完话刚过了十几分钟,就有一台小四轮拖拉机“突突突”地喘着粗气,在布满石头蛋子的道路上,蹦蹦跳跳地冲下山来。

    开拖拉机的“老师傅”,是郑启明只有十三四岁的小侄子春娃。

    他说爷爷奶奶在家都等急了,早就催他下山。

    秦月芳告别小翠的爹娘,坐在春娃驾驶的拖拉机上,沿着清水河溯源而上,虽然被颠得浑身肌肉乱颤,心里却觉得热乎乎的。

    家乡的大山向她张开了欢迎的怀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