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传媒预选-《港岛大亨》
第(2/3)页
“我是技术入股,有20%的股份。叶生你打算…?”曹人超并没有忌讳,将情况细致说了出来。
叶景诚之所以提及,因为从袁天帆手中得到的资料,《信报财经新闻》曾向银行进行借贷,这笔款项到现在还没填上去。
除了这份《信报财经新闻》,另外还有多大十多家报社和杂志供他选择,杂志方面在这个时候还不是市场主打,所以多是一些中小型且名不经传的公司。
报社方面就要丰富得多,和银行进行过贷款或者抵押过的,就有诸如《港岛商报》、《成报》、《新报》、《三料王》、《爽报》、《好报》等等,而且银行对这些公司的评估还不小。主要是报业的需求市场非常大,杂志可以在朋友之间分享,但是报纸,基本上他们会选择自己一份。
一开始,叶景诚还有不少疑问。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免费报纸,还没有电子报纸。所以这些报纸的销售并不小,有几家更加是家大业大,为什么会出现抵押和借贷的局面。
面对这个问题,袁天帆回答得十分镇定。叶景诚这种就是典型的外行看热闹,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现象。如果传媒真的像表面那么赚钱,那这一行的就业人数也不会那么少。
其实不单单是传媒公司,各行各业的构成都可以用金字塔来形容,赚钱的永远是顶端一小部分,中层的还有能力可以自负盈余,基层的完全只能够拼死挣扎,所以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入局人数限制。
而这个预选名单中,无疑是《成报》和《新报》的公信力最大,《港岛商报》虽然规模上并不输于这两个,但是作为一份需要金融知识才能读懂的报纸,它的受众面明显要比前者小。
叶景诚询问曹人超这个问题,并不是他对这份报纸有多大的兴趣,而是袁天帆给出的一个建议。
叶景诚最看重的还是《新报》和《成报》,这两家公司已经完全走入正轨,可以节约他不少功夫和时间。这两家公司还是有机会收购的,只是其中的难度和阻力同样不会少。
而袁天帆的建议是这般,一方面和这两家报社进行交接,另一方面要做好第二手准备。既然无法收购一家完整的报社,何不自己‘拼凑’一个。
叶景诚可以收购多家小型的报纸和杂志公司,这些公司针对不同版面的需要,譬如《信报财经新闻》财经版,《三料王》的娱乐版,《爽报》的时事版……
这些公司的潜质还是其次,主要可以帮叶景诚招揽到足够的人才,这样一个传媒公司的架构已经出来,接下来的发展也就容易得多。
“如果我想进行收购,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叶景诚问道。
“叶生打算进军传媒界?嗯……”袁天帆思虑前后,以《信报财经新闻》目前的情况给出相对建议,道:“这份报纸已经创刊好几年时间,在市场上的口碑和回响还不错。如今叶生你考虑收购,我想其他股东开价不会低于三百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