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谈判-《应春浅的一亩三分地》


    第(1/3)页

    应沐瑞跟云谙音站在院落里的枣树下说话,应国公的信来了,但只有四个字,“好自为之”。应沐瑞问云谙音,“姑奶奶也有信来了,怎么说?有没有催你认亲?”

    云谙音摸着下巴,“倒是没催,说是等你这边事完了,再慢慢地说。这几天,我也走访了老六房,我奶奶现在还有一位兄弟,一位妹妹活着,长房一家是我奶奶的侄子,就住塘对岸,家境不错。妹妹如今住在兴山县城,夫家曾在县衙当过师爷,管过官学,儿子中了秀才,如今仍在进学,他也是应家女婿,便是那丫头的小姑夫。”

    “既已经知道情况,你打算何时认亲?”

    “再说吧,我奶奶念了老家一辈子,我来了替她老人家好好把老家看看,回去跟她描述下,许是就解了她的心结。我们跟你不一样,毕竟是外姓人,怎么认也是走亲戚,你这边的事还是想周到一些。宗亲家族一旦认了,那便是进一个祠堂,上一个族谱的,将来有事便不再是一家一姓,那可是连着整个宗族的,荣盛兴衰都连在一体,谁也别离了谁。”

    “我明白。”

    两人都未多说,但其中意思都已明白,立国三十狱年,经历了太、祖朝和太宗朝的休养生息,如今圣上少年登基,国力昌盛,四境平安,正是励精图治,肃立皇权的好时机。前朝以武立国的国策慢慢在改变,文人开始登上盛世舞台,他们这些开国功臣之后,文臣武治,都需要一个调和的过程。好在现在四境尚不平安,安南尚有前朝余孽活动、西域诸国也不安分、漠北草原也蠢蠢欲动,这些还都需要武将震慑,但随着四处平定,战乱渐平,这些武将世家便得好好想想未来了。

    未雨绸缪,向来是应家和云家的立身之道。开国二十四功臣,经过两朝的风雨,现如今,尚剩下八家,这八家也不是相互依存,自是各有手段,各有繁盛、兴衰。而云应两家同气连枝,相互扶持,若连这点远见都没有,怕是熬不过□□和太宗两朝的洗牌。

    应家原是独门独户,自成一脉,行事上便有些无所顾忌,同时也因无亲族扶持根基稍浅,而云家在前朝就是赫赫有名的武将世家,早早跟随太、祖从龙起义,根深茂盛,同时牵绊也多。

    如今应家有了祖籍,那便是有了根基的基础,自古同乡、同宗都能自成一党,周朝也不能例外。福祸相依,有根也有牵绊,便是如此。

    待春衣给赵元启冲洗了烫伤的手指头回来,第一锅明前茶出锅了,春浅用竹盘子盛出笔直翠绿带着毛绒尖的毛尖茶,给三位公子看,“第一锅杀青时没揉好,又手揉了一遍,有点老了,甩得不够直,好在采摘的芽好,白毫也厚,泡出来味道应该不差。我去烧水,这就泡茶来喝。”

    这三位都是讲究清贵的公子哥儿,亲眼看着出炉的明前茶,这个韵味却是十足十的符合公子哥儿的风雅,于是都耐心地等着烧水泡茶。

    春浅烧了开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一套套磁茶具,洗净了端到院子中的石桌上,赵元启顿足,“可惜了好茶,没有一套像样的茶具,要是用意山大师亲手制的茶具,执壶琼树下,挽一袖清风,悠然自在,那才叫惬意。”

    “意山大师的收山之作——”云谙音笑意盈盈地看着赵元启。

    赵元启脸色由晴转阴,“我可没答应你要送你的。”

    云谙音端着茶杯,怡然自得,赵元启不忿,差点把茶杯给摔了。

    春浅也倒了一杯,茶色清透,根根毛尖笔直,入口微涩,回味甘甜,味道却偏淡,“第一批茶,还带了冬天的茶青,所有有点涩,揉的不够,耐泡度好像不好。”

    赵元启连连点头,“后面两锅做好一点,我还要带回京城孝敬我娘呢!”

    春浅——

    赵元启:“你什么表情,难道不愿意吗?就这么点子茶叶,别这么小气!”

    “赵公子你说笑了,别说这点茶叶,就是你想把我们应家湾翻过个儿,也不是一句话的事?”春浅在笑,但眼底毫无笑意。

    云谙音看了她一眼,赵元启没心没肺,高兴地说:“你就好,回头多摘点,我们几家都是家大人多,要的量可不少。至于翻你们家,那就算了,我还是对你家后面竹林的春笋比较感兴趣,你那手撕笋做得可真不错,这茶制完了,可不可去剥些竹笋回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