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习乐-《封神余孽》
第(1/3)页
♂去
也不怪两人惊讶,作为儒学创始人,孔子向来崇尚西周礼乐,曾有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在儒学文籍中,批判纣王的不在少数,可就连儒学大家伏胜都不知道,孔子竟是殷商王族。
司马兄,此话不可乱说,如今儒生多批判纣王,若是被他们听到了,司马兄少不得麻烦。
伏胜严肃的向司马昌说道,但从他的表情来看,却仍是不相信司马昌所言。
司马昌轻笑一声:在下如今为大秦军官,若是那些儒生闲着着实无聊,我倒要让他们知道大秦军法的厉害。但无需军法,事实就是如此。
司马昌看着伏胜,问他道:不知伏兄可曾听说予殆殷人也这句话
伏胜一脸疑惑,反问司马昌道:这句话意思是我终究还是殷人啊,可这与夫子有何关系伏某在先贤记录夫子的语录中可并未见过此句。
司马昌微微一笑:伏兄谬论,你未曾见过可不代表孔夫子未曾说过。这句话,就是他临死前说的。
孔夫子临终前,告诉子贡,说自己做了个奇怪的梦: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就是说,孔子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大厅的两柱中间,受人祭奠。而按照礼俗,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则停灵受奠于两柱之间,因此,他临终前才会说出刚才那句话。
伏胜面色有疑,他对司马昌说道:世间孔姓者多如牛毛,而夫子先人为鲁国下臣,并非殷商后人。
司马昌继续笑着反驳:伏兄又错了,世间孔姓虽多,却不出几家。追根溯源,孔姓源于殷商王室的子姓,孔子先祖,可是宋国六卿,后来作为分支散落鲁国,春秋战国战乱频繁,这些资料却多有散失,因此世人不知。
而且伏兄还忘了孔子身世,他少年丧父,并不清楚自家身世,而且孔子相貌异于常人,且力气极大,而殷商末代帝王纣亦是如此。另外就是,孔夫子后来出游诸国,曾与卫国孔氏相交甚繁。去
司马昌看着认真听讲的慕青,和眉头紧锁的伏胜,继续说道:卫国孔氏,最为出名者就是孔周,传言他曾藏有含光承影宵练三剑,而此三剑,就是商天子三剑
司马昌转头看向慕青:在下上述所言,均有史书记录,不过,如今却是多有缺失了。但孔子临终那句话,慕兄若有机会,可以询问端木族人,此言便是源于端木。
所以,慕兄若要寻找朝歌,可以前往鲁地孔门。
说完,司马昌起身,向慕青和面色有些恍惚的伏胜做了个请的姿势。
昌言尽于此,二位还请慢行,此间交谈,还请勿泄。
一路无言,伏胜将慕青带回藏,慕青得了信息,自然不会再进去,就看着伏胜恍恍惚惚的走进了藏。
第二天,慕青取了材料,按时来到乐府高渐离处。
同行的,还有乐府令。
慕青和高渐离跪坐亭中,乐府令一旁观看。
说是制作乐器,慕青本来不通此道,还以为会有专门匠人制作,但高渐离却也不动手,而是将一本小册子丢给他,让他自己学习制作。
慕青看了一下,筑这件乐器看似简单,可制作起来非常麻烦,以高渐离所列举的材料和制作手法,并不差于炼制一件法宝了,昨天看乐府令的脸色,慕青还以为要求过分了,可今天取材料时才发现,收藏材料和乐器的乐府库内,有大批可比拟法宝的乐器在
从乐府令的反应和行为来看,始皇帝对高渐离,和自己,都未曾放下心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