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兵分两路千里设伏-《名扬三国》


    第(2/3)页

    李异摇摇头说:“属下不会爬山,不会爬树。”

    “废物。”名扬又看向黄达。

    黄达说:“属下小时以砍柴和打猎为生,弓箭和攀岩是属下所长。”

    “好!”名扬赞许黄达,不过这不是他要的结果,“你们三人在自己的部下里挑选,各挑一百人,要求他们善于攀高墙和爬山崖。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后我要检查。”

    三个千夫长马上投入选拔工作。名扬则赶紧安排人把鸢尾送往徐州,并修书一封交予姬采,让他代为照顾。

    名扬心想:这次把鸢尾送到徐州去,最好在大战之后再把她接回来,免得分心照顾她,耽误了战事。

    三天后,千夫长们把人选了出来,名扬专门找了一处隐蔽不易被人侦察到的山崖,让他们勤加练习。名扬记得以前看过的特种兵的纪录片里介绍过攀爬的要领,其中包括个人技术和团队合作的技巧,他也都向这些士兵们进行了讲解。士兵们听了后都觉得很新鲜,照着名扬所说的方法练了几次,发现真的是事半功倍,他们对名扬愈加信服。他们同时赶制了许多粗绳索,用于训练和将来的作战中。

    名扬另外挑选了两百人,让他们化装成各种角色,分批潜入下邑。一方面监视下邑官仓,两一方面可以在攻取下邑时充当内应。

    剩下的人马,名扬将八百骑兵和一千老弱留在营中,由王同率领。名扬带着三千七百人,在做了十天准备工作之后,向蒙阴出发,打算提前进入伏击地点。

    出发前,他先派人去徐州,向陈宫送了一封书简,说明了此次的作战计划。但显然他已经先斩后奏,开始了行动。另外他给王同也留下一封书简,里面详细说明了袭击下邑烧毁粮草的计划,里面分了曹军粮草按计划运到和没有按计划运到的多种情况,王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判断烧与不烧。

    名扬出发前嘱咐王同:“王千夫长,你责任重大,你的决定关系着全局的胜败,到时一定要冷静决断。”

    “是,将军。”王同神色严肃,知道这一次给了他极重要的任务。他同时向李异和黄达行礼,祝他们一路顺风。

    这一天大雪骤停,三千多人悄然出发,留下一座空旷的大营。这座大营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伪装成仍然驻守了六千人的样子,为的是迷惑敌人的侦查。

    名扬为了更好的隐蔽行动,一路远离郡府县城,而且早上休息,晚上赶路,直奔西北部的丘陵山区,进入山区后,大军为了安全,才改为白天行军,晚上休息。

    这个过程中,大雪的天气已经结束,气温在逐渐回暖。名扬如果估计得不错,部队抵达指定地点时,也就到了春分时节了。

    山中的雪融化得慢一些,抬头还四处可见山的高处,白雪仍连成片,可脚下的积雪虽然很厚,但经过几千人踩踏后,化成了烂泥,这就说明山外的雪已经都融化了。春天来了,曹军也快来了。

    几千人的部队惊动了山中必经的那座小村庄。村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的部队,也不害怕,都跑到村头看热闹。名扬下令部队不允许进村,于是部队都沿着村外小路绕过,直奔山口而去。

    到达目的地附近,名扬派出斥候往兖州和青州的边境侦查,命令李异带领一千五百人埋伏在山谷里的隐蔽处,多采木石堆成路障,阻碍曹军前进。自己带了黄达及剩下的人马,埋伏在山崖上,也多采木石,作为攻击的武器。

    部队日夜不休,三天时间便将准备工作完成。全军蛰伏下来,静静地休养,只待夏侯惇带兵前来。

    名扬和众将士一样,风餐露宿。好在冬风渐弱,夜晚好过了许多。夜里不能点火,怕引人注意,大伙儿就挤成一堆,把各自的棉袄拼成一块大的“棚子”,来取暖。名扬仰面躺着,身体因为寒冷不由自主缩成一团,也无法入睡,只能观赏星空以分散注意力。

    天上的星星真是清晰明朗,密密麻麻地布满天空。名扬的记忆里不曾有过这种景象,即使在过去到山里度假,所看到的天空也仅仅看到几个清晰的星座,其他的星星都仿佛不曾存在过一般。如今群星璀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