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一章 至少要有清洁的空气-《美梦时代》
第(2/3)页
“嘿嘿,其实只要余伯伯你出马,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儿。”萧奇笑着道,“不知道余伯伯你来首都之后,在生活方面,有什么感觉没有?”
“首都比蜀川要干爽,不过春秋季节的风沙很大,空气的质量也一般。”余承生顺口就道,“水质也不好,汽车也太多了。但这就是繁华大都市的情形吧?充满着工业社会的味道。”
“那是你没有去过国外的真正发达大城市。”萧奇道:“我虽然不喜欢新加坡,但我却很推崇新加坡的环保发展,虽然新加坡靠港口和石油加工来维生,但他们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充满了想象的。还有纽约、东京、柏林等等,甚至包括伦敦,他们的老百姓都能抬头看到蓝天,pm2.5指数都能在35以下。”
“pm2.5指数是什么?”余承生反问道。
“pm2.5指的就是环境空气里面,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主要就是承载着有害物质,比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等,反正您把pm2.5看成是有害细微颗粒就好了。”萧奇道,“这些颗粒物当然我们是看不见的,但它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pm2.5指数越高,就代表着空气污染越严重,通常的表现就是现在外面能看到的那种黄色的雾霾。
而pm2.5也是可以直接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体内的,长期累积下来,会对肺产生极大的伤害……首都不是到了冬天就容易呼吸道疾病增多吗?这就是人们呼吸了这些有毒的细颗粒物,所以引发了疾病!”
余承生听得很认真,在华国发展的这么几十年,环境问题可谓是出了不少,但大家都不怎么在意。
听着萧奇这么严肃的说起“pm2.5”的问题,余承生再联想起进入冬季之后,首都的天气情况,不觉是微微点头。
“按照你这么说,首都冬天雾蒙蒙的一片,那就不是水雾,而是雾霾了?”余承生是老一辈的人,自然知道“雾气”和“雾霾”的区别。
“是。”萧奇道,“不然我给您找几个国外的专家……嗯,就日本的吧,让他们来测一测华国主要城市的pm2.5指数,您就能有清晰的对比了……再查一查这里面有害物质的组成,恐怕就更触目惊心了。”
“我看挺多人戴口罩的。”余承生道。
“pm2.5这东西,戴口罩根本没有用,现在的口罩根本不能阻止它渗透进来,得专门的。而且专门的口罩效果都不怎么好。”萧奇道,“如果余伯伯您有这个意思,我这儿就请一个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过来,他们的本事可比什么清华北大要强多了,绝对动手能力强。”
作为一个华国人,萧奇当然希望自己国家的教育和科研能力强悍。
但事实就是,清华北大加起来的学术研究和荣耀,都比不了一个东京大学——你不用说什么16个日本首相这种东西了,人家一口气能有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4个是物理学奖,1个化学奖,还有数学界最高荣誉的几个奖项,也有多人获得。
在和平年代,这种工科成就的最大奖项,日本人屡屡获得,这就代表着他们的厉害,而且东京大学也基本上要排名世界前十,而清华北大……呵呵。
还有在学术谨慎性来说,东京大学也是强于华国的大部分大学的,其余的一部分又没有东京大学的能力,所以就近选择来说,东京大学的团队最为合适。
这一点可不是萧奇胡说,华国大学的学术造假问题,早就臭名远扬了,而且在面对金钱时的节操,也让人不敢恭维。
关键你要说华国人笨也就罢了,问题就是华国人绝对比日本人聪明,但为什么不能比日本人取得更多的成就?
其中的问题,那就不是萧奇去琢磨的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萧奇一个人这么觉得,许多人宁愿贵点,也要去买纯日本进口的东西。
比如前世在2008年之后火爆起来的日本奶粉,华国妈妈们直接把日本的商场买断了货,这不就是一个证明吗?老百姓又不是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