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几年过后,终于从书中悟出“合纵连横”之术,重出江湖,再一次外出打工。然而,出门时却再一次遭到大家的耻笑。 所以,周显王才听说这个苏秦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根本不想理他。然后苏秦才又到了秦国。 苏秦见到秦惠文公,建议惠文公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国那个时候,秦惠文公刚刚杀了商鞅,忙于清理朝政,一切都还刚刚开始,都还没有亲政,你却跑来跟我讲要兼并列国,要称帝?请问,你是故意的么? 苏秦也被秦惠文公置之不理。几经辗转,苏秦终于才来到了燕国,遇到了第一个赏识他的老板:燕文侯。 可以想象苏秦当时的心情,对燕文侯那是相当的感激涕零,他内心暗自发誓,一定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效忠燕国,以报答燕文侯的知遇之恩。他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苏秦开始为燕国的处境规划,他提出,燕国和赵国从地理位置上属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两个国家,现在秦国变的如此强大,已经把触角伸向了中原,对中原各国虎视眈眈。要想让燕国这个小国家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和赵国合纵,共同抵御外敌。 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把各个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被强国兼并。 燕文侯同意了的苏秦的观点,并且让苏秦来办理这件事情。苏秦便带着燕文侯赐予重礼出使赵国,想说服赵国老大同意和燕国合纵。 这个时候,苏秦发现他计划之中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若是他和赵国的合纵还没有开始之前,秦国就来攻打赵国的话,他的合纵计划就会胎死腹中。合纵计划失败了,燕国又怎么能安全的生存下去?怎么样才能不让秦国在合纵尚未完成的时候就来攻打赵国?他需要一个人,他想到了他的师兄,张仪。 张仪和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大家同出一师,一起毕业于鬼谷子的军事学院。 苏秦写了一封信给张仪,大意是说:师弟我现在混的那是相当的不错,你最近怎么样?我现在在赵国,不如你也来跟我一起混吧。你若是来了,我保管你吃香的喝辣的,你我师兄弟一场,你相信我是不会亏待于你的。 张仪收到信以后,欣然前往赵国,去找张仪,一路上也想着能和苏秦一起共同读书,共同创业岂不是要成一段佳话。心中也已经开始幻想着师兄弟以后共同创业成功的光辉岁月了。 结果张仪好不容易才来到了赵国,给苏秦的手下递上了自己的名片,说我是你们家大人的师兄,他会很高兴见到我的,是他叫我来的。 结果却左等不见苏秦,右等也不见苏秦。心中还以为是师弟的确太忙。的确是干大事的人,也可以理解。等到了饭点,本以为会吃一顿好的,结果看到送来的饭菜连仆人吃的都不如。张仪心中已经很是不爽了。 这个时候,苏秦来了。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对张仪说:“师兄,我还以为你也跟我一样混的不错呢,没有想到你枉为和我同一学校毕业,却混的如此之差,你简直是有辱我们鬼谷子军事学院的名声。你混成这副样子,居然还好意思来见我?我都替你感觉羞耻。你走吧,我不屑与你这样的人为伍,以后你也不要说认识我。” 这可把张仪气坏了。一路上的幻想和现实的落差太大了。“好,你有种!读书的时候你就不如我,出来混了,我相信你也一样不如我,不信我们走着瞧,苏秦,你等着!”张仪气愤而走。 毕竟是高才生,从苏秦那里出来以后,张仪略微一分析了如今天下的形势,就迅速锁定了要到秦公司去发展的路子。而这个时候,苏秦才派人悄悄一路帮助张仪去秦国,并且在秦国安排好了人手,帮助张仪能顺利见到秦惠文公。 所以,在公元前328年的一天,张仪就这样来到了秦国。 来到了秦国以后,张仪开始对秦国现在的形势进行分析,迅速就发现了公孙衍的放弃东面发展,改为向西推进的策略是错误的。其中必定有诈。 于是张仪在面试的时候对秦惠文公说:“魏国现在已经是四面受敌,正当是趁胜追击的好时机。对敌人的仁慈那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放弃这样的优势不用,反而转向西面去攻打勇猛的少数民族,这是误国之举。并且,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现在虽然日子是不怎么好过,但是毕竟还有强大的根基,若是一旦让他缓过劲来,将来要想再对付魏国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