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弄假成真 歪打正着-《混战浮生记》
第(1/3)页
自从混进了康士林的小团队里,李铁牛兄弟就开始搓火。依据李富贵或者说李显的家传经验,首要一条,办事目的要有唯一性,所谓“没事攒人品,有事撕破脸”,日常,读书会友,这个时候要攒人品,遇上事情,一定要抛弃所有多余的事情,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完成目的。而康士林的做法是,先攒队伍,每过几日,就上街演讲,然后收拢一批人员,开始论资排辈,然后开始风花雪月,然后神秘的借酒醉告知“兄有一大事,指日可成,如今万事俱备,若弟能施以援手,则成功可期。”如果人家要问,究竟啥事?已经吃喝这么久了,透透底,看看能不能帮。这时候康士林就会扯先圣“先圣有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这事目前还不能说...”
眼看混了一个月,兄弟俩从康士林这里知道的事情,还没有从袁奏凯那里知道的事情多,情况就是连剑南郡的人都过来问“听说康士林在搞大事,好像是要改组朝廷,你们和康士林近,啥具体情况啊?”俩兄弟苦不堪言,只能回答“这事我兄弟俩真没听康士林说过,康士林是说要搞大事,奈何我兄弟不知道啊。”于是又有人追问,这大事谁知道?兄弟俩想半天,好像每次除了康士林之外,就栗启明每次都参加。于是只能回答,或许九江郡才子栗启明知道。
九江郡算是大郡,历来举荐学士,无论任职还是拿更高学位,都是排第一号的。栗启明就更了不得,8岁通过的学士,同时获得举荐,结果直接给推了,理由就是才8岁,进京畿参加科举,实在太过幼小,这不,昨天还尿床呢。次年又被推荐,还是不参加。再次年,科举停了。这一等,就是10年,直到神历891年,栗启明已经18岁,觉得自己已经能有能力进京畿,才重新找人举荐。栗学士要参加举荐,可是乐坏了九江郡,几十号博士斗法,最终推荐了三人,联名举荐栗启明。
到神历892年,栗启明终于进京畿测试,辩才、实验、开宗两个月就完成,这个没办法不完成啊。栗启明的开宗题目是《论少年可当大任》,辩才直接就过了,谁敢给不过,8岁的学士;实验就更简单了,栗启明组织了30个20岁以下的学士,历时25天,把北直隶哨塔位置挪动了19处,在不加哨塔的情况下,覆盖面积延伸了20里,任意一点由过去两哨塔瞭望覆盖变成了三哨塔瞭望覆盖。开宗当日,台下博士40余人,无一人质疑。当然,开宗完毕,这事上表,汪杰朱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甚合孤意。”当然,记载这段历史,绝对不会考虑王上汪杰17岁,正属于少年,更不会把这份开宗议题,和后续多份举贤不避亲的奏章联系在一起——谁家没几个少年才俊呢?
栗启明和康士林搞在一起,李铁牛兄弟也不清楚究竟是康士林究竟是相信了栗启明却为少年英雄,还是栗启明看上了康士林的作品。
月余之后,上谕,栗启明才情相貌绝佳,赐礼部员外郎,正四品。贺喜的人山人海。
夸官三日之后,第四日,康士林栗启明联袂召集众学子会晤——以贺喜的名义,参与者七十余人。当然,没有传统的摔杯为号,康士林席间把自己的开宗作品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实际上一共四条内容。下诏开放言论,迁都至内陆获得战略纵深,惩戒荣亲王汪则,改组朝廷架构。然后栗启明跳出来给大家分派任务,目前正在开宗的,停下,附议康士林;已获得官身的,上表支持;闲散的发动各地学士上书。安排完毕,又留下李铁牛兄弟俩以及其他数人,拿出了多份委任,包括风陵渡镇守到神庙守备。现场挑选,过期不候。
李铁牛兄弟粗略一看,小心脏惊的扑通扑通的。一共11份委任,其中带兵的9份,合计兵员超过5000人,涉及到的管辖权,比如神庙守备,这是荣亲王汪则的管控范围,比如风陵渡镇守,这是东洋衙门的管控范围,里边还有直隶衙门的位子,这样京畿仨衙门的位子,齐了;南洋衙门,西北衙门,北漠衙门,也就是所谓封疆衙门的位子暂时没看见。
李铁牛大义凛然,抽刀割破食指,往额头一抹“没啥子说的,我去齐郡,做一做神庙守备。”众人齐声赞颂。李铜牛一样血抹额头:“不死万万年,我留直隶,替大家看守风陵渡。”众人纷纷领了差事,李铁牛兄弟玩了命的记忆具体情况。神庙守备兵员1080人,其中守备魔兵1024人,守备以下校官50人,守备校官5人,守备一人,实授正五品加虚职从三品;风陵渡镇守,共有400人,其中魔兵360人,镇守以下尉官15人,渡口技术尉官20人,镇守使1人,实授正六品,驿兵4人,另有大船4只,渡船12只。
再之后就是歃血为盟——这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仪式,几百年来,神学早就验证过,这玩意没啥具体作用,如果说有作用,基本上也是精神上暗示。歃血为盟之后,这个核心盟约就开始看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