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排山倒海 混沌初开-《混战浮生记》

    天地初开之后,始有神明。神明分为两个来源,诞生于混沌和非神界的称为修神,诞生于血统的称为嫡神。悠长的寿命,使得神的世界很混乱,修神和嫡神之间各种爱情故事源远流长,免不了生出些龌龊事情。而悠长的记忆导致有些事情并不能随着时间而消散,所以恩怨可能越积累越多。作为超自然的存在,恩怨积累多了,那么就分派系群殴一下,互相解决。几万次的冲突之后,大家分分合合,最终分为两个阵营开战。一战,就是千年。而搞笑的事情是,神明的阵营,最终是由神明的肤色区分。

    这千年之间,神的力量排山倒海,打碎了陆地,打碎了天空,导致神民苦不堪言——眼见的信徒就起了怀疑。众神或曰幡然醒悟,或曰无力再战,一起破碎虚空——也可以说同归于世界尽头,是年,为神历元年。在这之后,术法虽然还存在,魔力云还笼罩着星球,但是神却变成传说,轻而易举不再出现了。

    上面就是传说中神历的来源。自神历元年,历史上再无记载有可以从凡间成神的人。

    神历860年,荣亲王汪则24岁,领魔兵6万,与西陆魔兵会战直隶郡八里桥,兵败。全军大部战死,小部溃散,仅80余魔兵回退京城。女王叶赫出城以降服,双方后于镇海卫马市关签订合约,租口岸三十六处以供通商——史料记录为第一次马关条约。

    溃散魔兵之中,一员小校,名李富贵,一路潜入剑南郡,靠着兵败过程中抢劫的钱财,苦心经营,十几年后,终于攒下几百两银子,数百亩土地,成了小地主。娶妻生子,神历876年,生长子李铁牛,神历879年,生次子李铜牛。

    在神历874年,叶赫思念先王汪隐过度,断断续续的生病、吃药,终于在神历875年初一病不起,时间长达三个月。叶赫生病期间,由荣亲王汪则摄政。摄政期间,荣亲王喜得世子,名汪杰。在荣亲王妃,也就是叶赫的妹妹叶赭,把汪杰抱进宫里,让叶赫赐名的时候,叶赫一见十分喜欢,疏解了情绪,病竟然慢慢好了起来。这事在神论中,一般描述为冲喜,证明汪杰和叶赫在冥冥神界,或许有命运联系。于是在神历875年,叶赫考虑到自己身体原因,以及王位继承的规则,由神庙和宗人府见证,选立荣亲王汪则长子汪杰为继承人。至890年,汪杰已满15岁,女王叶赫相约西陆雪国女王叶娜寻猎咸海,放政汪杰。汪杰即位后显明君迹象,勤政不辍,国家欣欣向荣。次年,891年,重开科举。

    科举共分为六科,预言、牧耕、术数、刀兵、格物、纵横。通过初始县考称为秀士,算是正式纳入士的行列,允许着白衣;通过郡考者称为学士,允许着蓝衣;蓝衣通过纳捐、著书、创业任意一途,并通过考核者,称为硕士,允许着青衣;蓝衣和青衣能通过辩才、实验、开宗全部三者,称为博士。

    李富贵单独领着两个儿子,挪开后院的石碾子,露出一个洞口。待浊气散尽,拾阶而下——当然不会有庞大的地宫,只是一个地窖而已。李富贵指点两个儿子挖开一处地面,取出一个油布包裹。包裹里有个陶罐,用石蜡封的密密实实。敲开之后,里边有圆形金币几十枚,有印着双头鹰的,有印着海船的,有印着西陆各国徽章的。

    “这些是为父当年在八里桥死里逃生,独自诛杀西陆辅兵一队,得来的金币。最初有七十余枚,为了削掉军籍,隐姓埋名,陆续花掉一些,后来又置办下这些家业,花掉一些。现在还剩六十枚,你们哥俩,这次各取三十枚。朝廷重开科举,一定拿一蓝衣回来。”

    大儿子李铁牛说:“爹,朝廷开科,直接考了就是,不需这许多金元。”

    李富贵说:“铁牛,我家本祖籍晋阳郡砥县,城东30里大槐树下李家村。以为父能力,当年科举,拿一青衣不成问题,博士也是可以的,最终创业考核惨败,只能以蓝衣学士身份在武卫军领一小校。为何?不懂舞弊罢了。像为父同年,创业考核时开了一脚行,成本牛车一辆,费银十元,以官价发运,每次不过铜元五枚,雇人刷单,把一头牛刷出日行千里,一月四万五千里。费用不过40多元,但脚行一月利润刷出20元,顺利通过考试。当年为父要脑袋开窍,何苦在荣亲王麾下卖命?”

    李铜牛问:“爹,您当时选的什么创业项目?”

    李富贵回答:“为父当年选的是制药厂,当时朝廷官办制药,一台骡机每日不过产符文子药百余发,且不能及远;为父虽然考的是术数,但是对格物科也是懂一些的,花费大洋8元购手工符文机一台,2元购买材料,每日可制符文子药四十发,外售神机营,每发可赚银元5毫,5日即可获利一元,三十日可获利6元。”

    李铁牛问:“那为何创业失败了呢?”

    李富贵回答:“神机营采办要我请他吃酒,为父没钱,采办做了手脚,核算时候,手工符文机新机8元,核算我折旧、纳税、执照合计15元。算下来我要倒赔9元。其实通过哪需这么费劲,我一同门,号称采用海外极南红纸,10元租用制造局骡机20台,一日符文产量刷出5000发,单发利润一毫,当日清算过关。后来我得知,所谓海外极南红纸,仅此一批,只卖了这一宗,之后再无出现。”

    看到两个儿子陷入思考,李富贵顿了顿,又做了补充:

    “我朝立国300年来,科场舞弊层出不穷,人头是杀了满地,可惜阻挡住不住大家的热情。西陆先圣马圣有云,一倍利可行千里,十倍利可出魔头,百倍利可灭国再造。凡硕士可年免税千元,博士另有润笔三节七敬,其中之利,何止十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实在太划算了。”

    领的金元出来,李富贵又交代了科场注意事项,拿出书信信物,交给两个孩子。

    县试一般会有十个问题,李富贵作为本县有名的地主,上下关系算是纯属。李铁牛被问到的十个问题是:

    你姓什么,叫什么,家里几口人,是否婚配,郡试盘缠是否准备,有否看五年科举模拟真题选,会否写字,一斤精铁和一斤生铁哪个重,心脏在左还是在右,冰是否浮在水面上,结果只拿了95分,因为李铁牛犹豫了一下,他的心脏是长在右边的。由于李铁牛没能拿到满分,考官对李铜牛更是放松了要求,只是更换了三个问题,比如李这个字究竟有几笔。其他人就痛苦了,像张生,第三个问题是人有多少根头发,直接就给难住,轰出去了。

    如果这些问题放在一个高智的星球,自然会被喷有意放水,但是在一个文盲率达到98%甚至更高的时代,实在不是啥难度低的问题。朝廷代天子牧民,估算东陆神国有人口两万万,按照98%的文盲率算,能识字的不过四百万,神国三十六郡,五千余县,每县识字者不到千人实在是常态。就是这不到千把人,维持着几万人的行政、税收、高端生产、贸易商业、治安交通,实在是捉襟见肘。因为不是每个识字的都要出来牧民,整个行政体系,能分到几十人就算不错,分到一百人,就算学风浓郁的大县了。这几十人里,行政首长一人,师爷两到三人,司法、军兵、教育、礼仪、行政、志略各需一人,三班衙役、捕快、断狱、刑名、市场、魔法、炼金等事务性的头目,又需要占去十余人,还有各乡村的教育、医疗,怎么也要二十几人才够用。这些少的,识字即可,多的,需要秀才功名。同样,要想税收上去,自然经济要发达,那么掌柜、账房、管家之类的绝不能缺。

    按理说,既然读书识字这么重要,那么下大力气搞搞教育,总不至于用人时候抓虾。可惜不是这样,教育是要脱产的。

    “凡西陆文字,无不以5元音为主,辅以21辅音,农夫识得26字,即可进行阅读,音词一体,自然学的快速。我东陆文字,先圣观日月天地始创,蕴含宇宙之理,作人成圣之道,形状不同者八万有余,仅读书常用,有2312字,略有文采,需识6763字,启蒙自然艰难无比。以民智常情,习得2312字,需两年,习得6763字,需五年,今户部统举国老翁,六十以上者仅两万余,有司推算,若半数国民识字,需出举国产出一成,且需耗时30年。东洋海外有化外之岛,本无文字,以音论五十音,创文字,同音之处,借我东陆文字,用字八百余,亦交流无碍,传闻识字者百中有九。”

    这段话,是出自太傅康天隽康师傅的奏章。对比民间,王族实际上更为痛苦,就东陆字而言,需识八种字体,另有祖上留下家族文字一种,更是晦涩,不知何人所创。奏章洋洋洒洒几万字,从先圣追溯,举例涉及两陆十九国,讲就的是立论深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指望一个十五岁的主是天才,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指望养在深宫里的十五岁是个天才,这事只能可遇不可求。新王汪杰肯定不是。

    所以康师傅上奏章推行简化文字的努力,白费了。王上朱笔批了四个字,孤知道了,这四个字,看笔体,并不是康师傅所教授,更似叶赫的风格,柔媚飘逸。

    朱批奏章,按规矩,由御书房转大理寺,大理寺审查不违制之后,由内务府作为圣谕,转发各郡都督。这份奏章摘要之后,邸报下发,传至陈塘郡,东洋大臣李三鲈附了一贴,传阅东洋大臣奏办处。

    “凡奏章,应一事一奏,循环递进。此奏共有三事,简化文字、拨发银两扫盲、另创音标。若我东洋上奏,必先寻一化外道祖,先以音标献祥瑞,后明发音标于各地教授,书院前立碑记载;再后以东洋之力推广,五年后另行定夺拨发银两。至于简化文字,则规范草书为草诀,如此操作,岂有不成之理。故曰: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