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沙漠绿化与海水西调-《随身带着未来空间》


    第(2/3)页

    这一点,叶泉还是受到了冰山托运的启发。

    早在冷冻技术尚未发明的1890年代,就有人利用船只从智利的圣拉斐尔海域拖运小冰山进行谋利。不过那时并非是为了要获取淡水,而是为了要供给冷藏所需的冰块。

    据估计。全地球所有淡水资源中只有大约1%是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和地下水中,能够让人类直接使用;至于其余的99%,都存在于冰河和冰冠中,而90%的冰河和冰冠又都是在两极。

    冰川的水来自海洋,由于极地寒冷,海水蒸发出来的水汽很快就冷冻在冰川上。

    海水蒸发时,只有纯净的水汽蒸发出来,海水中的盐分不会随之蒸发,因此,极地可以算是一个天然的超大型海水淡化基地。

    每年有超过一万座以上的冰山,从南极的大陆冰棚漂离出来,最后融化入南半球的海水里去,有的巨型冰山蕴含的淡水,甚至足够全球的人一年使用。

    现在已经有专门的冰山拖运国际公司出现,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际操作。

    叶泉将转运过来的冰山用激光切碎,便于溶化成淡水,然后分别储存在一些储水池里,还在一些低洼处,形成了数十个人造小湖泊。

    利用光甲的速度,叶泉只要花费一两个小时,从南极或北极来回跑一趟,就足够获得沙漠基地一年时间的用水量。

    为了掩饰,桃源集团通过媒体宣布,在沙漠基地范围内发现了十多万立方千米的地下水,将极大的加快集团的绿化开发计划。

    实际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确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只是叶泉并不想过度开采。

    这样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特殊例子。

    比如,干旱的撒哈拉大沙漠就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相当于尼罗河十多年入海的总流量。

    澳洲国最干旱的地区西澳州,在2000年时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地下海,储水量相当于4200个悉尼港湾的水量,可供西澳州首府帕斯4000年的用水。

    不过,随着绿化面积的扩大,以及逐年增加的用水量,一直这样偷偷摸摸进行冰山转运肯定是不行的。

    在沙漠绿化项目启动的同时,桃源集团又一次挥动了大手笔,与三省区各级政府、水利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迅速达到了共识,决定进行全面合作,正式启动了“海水西调”工程,项目总投资将达到数百亿元。

    “海水西调”工程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了出来,原来的设想是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和咸水湖,从而镇压沙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