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抓舌头-《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2/3)页
顾祝同一脚踩在阵地上的沙袋上,他隐约可以听到对面敌人军官的叫喊声,在雨雾中,敌人的身影越来越清晰。
陈geng手中的花机关的枪口在雨水的冲洗下冒着白烟,他在腰上抽出另一个弹鼓换上,来不及敬礼就招呼着士兵赶向第一个沟壕。
大雨中,双方的人员艰难的调动着,雨幕之下能见度只有十多米,往往等你瞅近了敌人,而这时敌人已经铁到你眼前头了,这也是刚才那场白刃战发生原因,敌人一旦放学生军到了眼前,很容易就会被突破,突出阵地与战力极强的学生军肉搏,也是无奈之举。
围绕兴宁这个战场,东江的局势巨变。在兴宁城下酣战之际,张明达师出潮安,猛攻丰顺,牵制敌人于韩江。
经过几小时的急行军,李伯阳清晰的听到兴宁方向的枪炮声,各种步枪机枪火炮土炮的响声此起彼伏,其中校军独有的水连珠清脆可闻,他松了口气,这表示兴宁方向的战局并没有想象中危急,既然这样,他反而不着忙投入战斗,而是在心中酝酿着一场歼敌战。
李伯阳在警卫班的簇拥下策马登上山岗,试着用望远镜观察,却发现雨幕实在是太大了,望远镜什么也看不到,转身说道:“抓个舌头回来,摸清敌人兵力,火力配置,防御重点,预备队在哪。”
“是。”孙常钧二话不说下了山岗。
李伯阳推开警卫为他遮雨的伞,翻身下马,站在一个大石头上远远看着枪声一片的兴宁。大脑急速的运转,思考着接下来的战斗。现在的战场情况是,敌我双方都在各自包围中,校军围住兴宁,梅县水口方向的敌军又把校军堵在宁江以北,现在三营又在外围。
一副清晰的双方军事态势地图在他的脑中形成,兴宁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南北狭长,东西宽阔,山岭绵亘。丘陵间山顶浑圆,山顶圆浑,谷宽岭低,坡度平缓,断绝地少,山脚多为耕地、梯田和谷地。在丘陵中间是宁江,河面较宽,因为连日大雨的缘故,江水河流湍急,河道多弯,多浅滩。树木较多,茶林、小松树林、灌木林和草丛,山脚水稻田、梯田。
这种地形下,大部队很难展开,往往战斗就在十几个丘陵之间分割发生,尤其今天暴雨不止,一旦战事发生,各部之间很容易失去联络,利于防守一方却不利于攻击一方。
这时,孙常钧和一队士兵押着几个“舌头”过来,出去了一会只见孙常钧的胸脯上已经染上了一层血色,见李伯阳看过来,孙常钧拍了怕衣服示意没事,说道:“报告营长,刚才这家伙带着一队人从兴宁那边过来,被我逮了个正着。”
士兵喊喝着俘虏跪下,李伯阳摆了摆手,命令最前面的那个俘虏抬起头来,审讯道:“你是林虎手下那个部分的,担任什么职位。”
俘虏慑慑发抖的抬起头来,只见面前这个年岁并不大的学生军营长双目凌厉的盯着他,虽然是下雨天,可是在这目光下,他竟然后背被吓出了一声汗来。
俘虏在这目光下根本不敢有一丝隐瞒,他哆哆嗦嗦的回道:’长官饶命,在下何大虎,是梅县第七旅陈吉三团二营五连三排排长,刚才奉命带几个弟兄巡哨……”
李伯阳挥手打断,盯着俘虏问:“兴宁外围,除了第七旅还有没有别的部队。”
俘虏头如捣蒜的说:“除了我们旅,还有水口方向张福峰的第九混成旅。”
李伯阳轻轻点头,这与团部最后发来的电报的情况吻合,沉吟着说道:“两军兵力多少?火力如何配置,防御重点在何处,预备队的位置在何处,指挥部在哪?。”
俘虏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说:“梅县水口两军合兵一处,共有5团4千多人,三个团的兵力放在南济桥周围,一个团防守在清屏山,预备队在南门口,指挥部在南济桥左边的莱山岗上。我们旅没有重武器,全旅只有重机枪七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