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润笔费-《暗黑大宋》


    第(3/3)页

    但在这时代,有钱无势还不行,特别出了延州地界,这次细盐让大家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王巨想走上高官之路尚早,先替他博一个名吧。

    几乎是不计工本的抢刻抢印,七月初九得到的稿子,八月二十八,仅五十天,便将样书拿过来。

    “咦,”看着样书,张载讶然。

    “这样装订很好。”张载迅速意识到它的价值。

    也就是线装书,能两面印刷,比原来的蝴蝶装节约了一半纸张,书成本就会便宜两成,书便宜了,才会有更多人买起书。

    王巨挠挠头,心里说,这才是一个开始呢,一旦竹纸大成,书价将会下降一半,甚至还超过了一半。

    但这个技术无从解释,所以王巨吩咐朱欢不要对外泄露,包括张载。

    张载又在翻看着样书,有些自得。

    王巨心中好笑。

    宋朝常说的榜下捉婿,王巨怀疑张载同样也被捉了去。无他故,张载生在陕西,中进士前也一直活动在陕西,郭氏却是陈州人氏,并且成亲时间就在中进士后。

    而且郭氏的首饰衣着也不象平常人家出身的,不要说张载是知县,清官,基层官员,手中能有多少钱。

    有时候王巨想问,但不知道张载是怎么看的,于是没有问了。然而张载傲气,并没有沾郭家的光。做官也清廉,对权势看得同样淡。

    不过文人嘛,不爱钱不爱权,却会爱名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意外之喜。

    书出来了,张载沾了王巨的光,包括出书资,一些王巨暗暗的启发,至少在这本书中张载儒学观点开始成熟。王巨也沾了张载光,没有张载,未必会有那么多士子默认。

    但王巨是来自宋朝文化沙漠的延州,延州读书人的骄傲。

    因此先印了一千册,数量不多,加上装订书比较便宜,一出来便被抢购了,朱家兄弟,赵家兄弟,尤滔与杨都一人包办了五十本,王小郎是俺的好友,咱用它送人行么?

    几个少年胡闹,却点醒了延州那二十几户参与细盐的盐户,对啊,这也能算是一种示好。

    于是还没有出来呢,就被包办了九成。

    延州一直未出进士,难得出了一个人才,于是士子竞相夸奖,秦氏便有些紧张,重阳节到了,在宋朝重阳节比中秋节要隆重得多,于是让李万元带着李妃儿来云岩看一看。

    兄妹俩来了,还带来一笔润笔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