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八十七章 盐池闲谈-《大明狂士》
第(3/3)页
差役察言观色,便继续介绍道:“如今盐丁确实也生计艰难,一千引不过二十两工本银,远远入不敷出啊。”
原来这大明盐业生产是绝对的国家控制计划经济体制,以河东池盐为例,每年生产定额是六十万引。
而具体方式为,由官府支付给盐丁工本银,然后盐丁将额定数目的盐上缴,称为盐课。
后面就是商人捐输银两或者粟米,然后凭借盐引来盐运司支取食盐,随后再将食盐运输到销售区进行发卖。
听到一千引盐只给盐丁二十两工本银,范弘道默默计算了一下,每引不过两分银,再联想起当前物价,不由得骇然道:“怎的如此之低,这可如何活得下去?”
那差役跟着叹口气道:“自大明开国以来一直是这个数,官府要阻止成本上涨,所以就抑制工本银不变,盐丁苦于此久矣!
不过后来又有通融之法,官府准许盐丁产出盐课之外,将多余产量自行出售,称为余盐。其实如今盐丁都是靠着售卖余盐度日,若只靠正盐工本银,早就死光了。”
关于盐价问题,范弘道倒是有所耳闻,官府阻止成本上涨,主要还是担心没有盐商来支盐。
范弘道又问道:“我昨日听说,盐丁实数不及十之四五,看来虽有余盐之利,还是不愿来采盐。”
那差役答道:“虽有余盐贴补,但仍然有限,日子还是艰苦。主要是余盐价格也上不去,卖掉余盐再交完盐税,就所剩无几了。”
范弘道皱眉道:“余盐到底是卖给谁?卖给官府,还是商人?”
“自有盐商来收购,官府凭税发给小票,以区别私盐。”差役如实回答。手机用户请浏览w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