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作为发言代表,方子健和村长大伯商定了招人和人员管理的问题后,便问道:“不知村长大伯和几位耆老家,能住多少人?” 他没有先问能招多少人,因为大家都清楚,方山村是个有着几百户人家的大村。 虽然不是深山沟里的穷村子,但也不如镇上人家宽裕,尤其村子里读书人家多,读书本身就是一笔大开支,自然愿意做活儿的人家还是很多的。 因此,先确定能住多少人,才能在这个范围里去招人。 村长便说道:“我家可以让小子们腾出两间屋子,再加上一间原本的客房,六个小闺女也可以腾出一间屋来。住一、二十人是没有问题的。” 哇,不愧是村长家! 方小福在心里默默吐槽。在这个古代的农村里,一般都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因此房间都很紧张。 家里男孩子一般能分到一间屋,年纪小的可能是两人一屋,但他们总要长大要娶亲的,因此还是一人一间屋的多。 而闺女则是看有多少人了,有的按各房来分,有的可能就是一起住,很少有一人一间的,除非这家只有一个闺女。 然后六大耆老也纷纷说明自家情况,可以腾出的屋子都没有村长家多,但也有一到两间,家里也有闺女,如果人多也可以挤一挤。 汪郎中家情况有些特殊,因为他家儿孙都住在镇上,他早年也是平安医馆的坐馆大夫,现在则是小汪郎中在那里坐诊,他和老婆子回老宅养老。 因他还健旺,便在村子里继续看诊,身边还有两个药童,家务事都是他家老婆子操持,也没个别人帮手,要是多了几个小闺女吃饭,会忙不过来。 最大的问题是他家没有年轻媳妇和闺女住在这里,人口简单可是男子多些,因此不方便收留别人家的小闺女。 汪郎中说明原委,大家表示理解。 这时吴耆老便说道:“我兄弟家里可以腾一间屋子出来,他家隔我家不远,家里也有三个小闺女,大的十四,小的八岁。有一个符合招人要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