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章 龟驮碑-《我与师妹捉鬼的日子》
第(2/3)页
这“龟驮碑”可大有来历,相传龟驮碑有故事源于陈宣年间,当时北方为北周,北周武帝灭佛时,齐地海曲慧闻禅师被迫从海上南下,遇到大风‘浪’,船沉海底。这时有一只神龟将慧闻等人驼到了江宁。
慧闻向神龟道谢时,神龟说:“师父不认识我了,我就是海曲石梁溪放生池里的老龟啊。这时,慧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慧闻在海曲曾买下石梁溪作为放生池。后来慧闻将这个故事讲给陈宣帝听,陈宣帝很感动,就下诏建报恩寺,并为此立碑。石碑由龟背负,即是对神龟报恩的诠释,也是取其天长地久之意。
当然,世上还有一种传说,说“龟驮碑”乃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叫龙王的六子名叫贔屃(bixi)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在明朝时立了很多这样的碑,目的是为了强调碑的尊贵地位。
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在道‘门’中却认为此碑可辟邪,有镇压“冤孽”之作用。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胡海兴风作当。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脾,上面刻着大禹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脾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而且在道‘门’中,却有着石碑镇妖之说,相传在晋太康元年,一个名叫许逊的道教宗师,他还当了官,当时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当时江南地区有一条蛟龙作祟,每到秋收季节,蛟龙就会使江河发大水,淹没农田,许逊到任之后,便施法将这蛟龙擒住,本想一剑结果他的‘性’命,当时,他的妻子赶来,希望他别多作杀孽,因为她已经怀有身孕;许逊一看,此妖孽作恶多端活罪饶过,死罪难免,便砍掉他的尾巴,用石驮脾把他压到江底,永世不得翻身。<>
此事过后,许逊受到了朝廷的嘉许和百姓的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教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等。
而今天在“八卦离魂阵”的不远处却发现了“石驮碑”,这是巧合呢,还是马成太他们有意为之。
张天佑围着石碑转了两圈,可是突然看到了石碑上了字,只见石脾上写道:“国难当头与身挡,本应跃马杀倭奴,祖师座下难复命,唯有血‘肉’铸长提。”
看宛这四句话,张天佑楞了半天,这肯定是师爷写的,也就是说,这是师爷在此立的石脾。
再看下面的落款果然是:“纯阳子”。
从这首诗可以看得出来,当年师爷布“天炉大阵”时,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