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达成共识-《汉末文丑》
第(2/3)页
曹操对于田畴的到来很是吃惊,但在明了了田畴所来之意后,也就释然了。
曹操闻之,猛地一拍案几,说道:“子孝与孙将军之见,正与我合!”
他转对帐中陪坐的史涣等人,笑道:“这些天,咱们商议进兵之策,定下此略的当时我就对汝等讲:‘子孝必与我意合’。如何?我说的不错吧?”
史涣是曹操的门客,少任侠,有雄气,以忠勇见称,甚得曹操信用,现被曹操表为“行中军校尉”,却是与董直担任的职务相同。
史涣笑道:“将军与文孙二将军皆海内之英雄也,英雄所见略同,正当然也。”
曹操哈哈大笑。总算等到了文丑孙坚会师,弄来了粮秣,颍川可以出兵了,连日来焦急气愤的心情被一扫而空,曹操此时的心情极是畅快,掀着胡须,拍着大腿,欢畅大笑,又尽地主之谊,连劝田畴饮汤。
田畴见他这般作态,不觉心道:“早从主公处闻听此公,言说其虽出身公族,三代富贵,然却言行轻脱,颇少威重,不似贵家公子,今日见之,果如是也!主公识人准至此呼!”
不过,虽说觉得曹操少威重,可是田畴却并没有看轻他,不为别的,就冲酸枣诸将都不敢进兵,而独他一力主张进战,就足能令人敬重。除此之外,就给人的感觉上来说,曹操尽管显得有点轻脱,可也正是这份轻脱,不拿架子,性情真露,却很容易就能使人感到亲近。
曹操令人取来地图,展开地上,走到图前,将腰剑连鞘抽出,持之指点其上,对田畴说道:“我取成睾;子孝孙将军击大谷;本初遣兵逼孟津,三路连进,董卓必左右难顾,这就好比屋漏下雨,屋中处处皆漏,他就算兵马强盛,也没办法全部阻挡,以我料来,他无非只有一策可行。”
“愿闻将军高见。”
“那就是‘一实两虚’,拣选精兵一支,用为主力,击我三路中的一路,此是‘一实’,再遣两支人马,用为偏部,分别应付我三路中的另外两路,此是‘二虚’。”
“将军所言正是,想来那董卓也只有如此应对了。”
“我三路并进,上应天时,下应民心,乃是以顺诛逆,而董卓虽据洛阳,却被公卿怀厌,吏民不附,所以,他肯定比我们急,这样一来,他遣出的那支主力,也即那‘一实’,定就会以胜为盼,以期先败我一路,再转击另外两路。董卓虽恶,兵马却强,不管是我们三路中的哪一路碰上了他的主力,仗都不好打,稍有差池,也许便会失利,故此,我认为,应对之上策当是:无论我三路中哪一路遇到了董卓的主力,都应立即深沟高垒,不与之战,而余下的两路则视情势或战或守。如此,避开董卓的长处,利用我等的优势,纵不大胜,亦不败矣。”
说完了对董卓可能采取战术的分析和自己这方面的对策,曹操问田畴:“子泰以为吾此见如何?”
“诚如将军所言,此上策也。”
“好!既然卿无异议,就请回去后将此转告给子孝。子孝如有异见,我等可再做商议。”
“诺。”
曹操把剑收回腰中,叫人把地图拿走,在帐内踱了几步,扭脸望了望帐外营中的旗帜,又忽然叹了口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