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计议商定-《汉末文丑》


    第(2/3)页

    西南方向的近处是没有什么大道的,路都不太宽,而且还要渡过几条河才能入司隶。张邈曹操鲍信如果来了颍川,两边合兵八万之众,这么多人马只能绕此窄路,且还需要接连渡河,就好比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太拥挤不说,一旦前路被阻,说不定就会寸步难进,再严重点,万一前部战败,董卓部多骑兵,一旦顺势直冲下来的话,退路既窄,后又有河流阻隔,八万来人恐怕就要落个全军覆灭了!

    当然,除了往西南方向找突破口,也可以往上找进击的方向,可以先往北行,再折往西去,可如果选择了这条路,酸枣就在北边,那和张邈曹操鲍信从酸枣出兵就没有什么区别。

    因了这两个缘故,文丑田丰荀彧等和赵云颜良及助拳而来的校尉们皆以为上策当是分路并进。

    分路并进除因是限於形势地形,从战略全局上讲,也比合兵一路有更多的好处。

    打个比方,好比一个人。他们如是合成一路,便是只有一个拳头,固然声势壮盛了,可直来直去的。董卓也就好应付他们了,只需遣一支强兵,点几个悍将,迎面击之即可,以董卓之兵强将悍。这种毫无花俏硬碰硬的仗,他们的胜算还是不大的,而如分成两路,就好比是有了两个拳头,便可以奇正配合,虚实变幻,虽不致令董卓应对失措,可至少也能让他费点神。

    再退一步说,万一有哪一路兵败了,只要另一路没败。就尚能东山再起。

    孙坚和文丑等意见相合,这便算暂定下了分兵两路进击。

    整体的战略方向定下,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战术。

    孙坚说道:“张曹鲍三将军与我等分路进击,子孝,你可选好了我颍川这一路的进击方向?”

    文丑点了点处在由颍川到洛阳的官道上的轘辕关,说道:“此路不通,而张曹鲍三将军在北,我等进兵的方向就只有选在西南了。”

    “西南何地?”

    “卿以为何地为佳?”

    孙坚的手指顺着地图上的阳翟一直往西南划去,过了汝河,停在了离阳翟二百里远的梁县。

    文丑看到孙坚的手指指处。笑了起来,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却是他田丰等人与孙坚的意见一致,都认为梁县是最佳的进兵入京畿地。

    梁县说是在阳翟的西南方向,其实更像是在阳翟的西边。它和阳翟差不多处在同一条线上,只是比起阳翟来稍微往南边偏了一此县不属颍川郡,已是在河南尹境内,是河南尹最南边的一个县,县城临着汝水南岸,离颍川很近。距颍川郡的郡界不到四十里,离荆州的南阳郡也不远,南下五十里就是南阳郡,离洛阳亦不很远,往西北去,一百五十里外便是洛阳。

    如上所说,洛阳周边共有八关,号为八关都邑,分布在洛阳的四面。

    颍川与洛阳间的是轘辕关,此关所扼的是由颍陈通往洛阳的要冲,由此关向西,顺次又有大谷广成伊阙函谷等关,其中,函谷关是洛阳西边的大门,东指洛都,西望长安,乃八关之,大谷广成伊阙三关则都在洛阳的南边,三关相连,彼此间隔甚近,所把守的是洛阳的南大门,从荆州直接南上也好,由颍川汝南绕道入洛也好,都得通过这三个关卡。

    换言之,也即是说,如果从梁县进击的话,最终也是需要过关的。

    既然如此,他们却又何必绕过轘辕,舍近求远,非要走西南方向?何不干脆就叩轘辕而入京畿,兵向洛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