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奔波为书-《汉末文丑》
第(2/3)页
正逢姜承众弟子门人齐聚其门下,探讨时弊、清谈近闻。其之所说不外乎,近来文丑所做的一应事务。毕竟这是发身在其身边的大事,并且影响到了其自身的生活,自是较为关心的。
但见一个身穿青布儒袍,面容方正的中年士子开口言道:“乡中文君,不避危难,率队前去他县购粮,以供众流民食用,可谓仁义!”
一年轻儒生闻言附和道:“收流民、排贼寇,每每出资帮扶老幼孤寡!有秩文君。堪称德高。”
“非也,诸人只见其安抚了流民数万,但不知其将乡民暴露于大危之中吗?”另一年纪稍长得士子出声反驳道。
“正是,远的不说,就是不久前,其不顾乡民安危,在明知群寇环伺之时,还执意率人远赴他县。使得乡中防御更显薄弱!险些遭了贼寇祸乱!怎见其明?但闻其私!”一士子愤然道。
“怎见得,文君没有考虑其中利害呢?君不见,相中安稳若初,乡民食用充足呼?”先前说话的方脸士子反驳道。
“此乃世子谨言揽危难于将至,方使乡中安稳。哪有文家子的关系?再者其所领一部,损人将近四一之巨,不见得其才能显露?”那人急道。
“非也,谨言留守而文君外出,正是文君安排布置之举,可见,文君有识人之明、先见之机!再说损失人手,此乃未知境遇,若是一般人等,逢三千夷骑,怕是早就全军覆没了,那还能率人出重围?”那年轻之人,推崇道。看来他对于文丑倒是颇为敬佩的。
一时间,堂内分为两派来,一派推崇文丑所为,认为文丑是在为乡人谋福利,不愧‘父母’之称;一派反感文丑所为,认为文丑将沙河乡至于危难之中,既无城垣可守,但名声在外,必遭大股贼寇惦念,灭顶之危不久将至矣!
两派人员吵得面红耳赤,各执理由,谁也说不服谁!最后按照惯例,伏拜在姜承面前,请姜承给予仲裁、解疑。“夫子,以为文君进来所做若何?”
姜承抚了抚颔间胡须,笑道:“诸子可曾听闻,文君之志否?”
“文君之志?”
“什么?志”
......一时间堂内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姜承之意在何。
“夫子可是说的,文君于乡界所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那年轻士子欣喜言道。
“恩,正是此语,诸子以为若何?”姜承,欣慰点头道。
“原来夫子所言是此语,”
“这句话,当时却也曾有耳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