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汉末文丑》
第(2/3)页
“王君,有劳了!”文丑进的大堂就瞧得王冲正围着堂中十数个大箱子,检查、记录。说道。
“呀,文君来得挺早的啊!”王冲抬头见是文丑惊讶道。
“不比王君勤勉。”文丑拱手道。
“正好,这些就是杜公留下的所有乡中案牍了,文君你接收吧!”王冲指着大堂中的十数个箱子道。
“这么多!”文丑见得如此多的案文,不由有些头大,愕然道。
“本来也就七八个左右,这五个是因最近安抚流民,所造的新册!”王冲指着那崭新的五个箱子道。
“嗯,这杜公真是勤厉,这么快就将流民的有关籍册都做好了。”文丑汗颜道。
“确实不易,那几日可是忙的足不着地!”王冲连忙不住摆手,似是极其不愿回想那一段忙碌的时日一般,苦着脸道。
虽说乡佐王冲早已知晓文丑为乡有秩,但还是按章程办事,执意令文丑出示郡中的任命文书。
文丑无奈,走到近前,出示了杜宜交给他的相国的任命书,又将诸箱文牍、册籍一一观看,细细查验无误,这才算完成交接。
如此,文丑正式成为沙河乡有秩蔷夫!
柳仲、董江等来到大堂,单见文丑与王冲正围着箱子转圈,王冲时时为文丑一一指点讲说。也不上前打扰。
“柳兄、董兄,你们来了,瞧瞧,以后可要忙煞我也!”交接完毕,文丑见柳仲等已在大堂,遂指着那些箱子,自嘲道。
“此事还需文君自力,我等却是代替不了的。”柳仲亦是笑道。
虽说文丑已不是第一次来到官寺中了,但前些次毕竟都是浮光掠影般的匆匆来,匆匆去,最多的一次还是与杜宜彻夜详谈,更不曾对官寺的规模、布局等有所了解,是故还是随王冲将整个庭院看了一遍。
乡舍分为两个部分,前边的是官寺,后边的是官舍,中间用墙隔开,有门从中相通。官寺是用来办公的,乡有秩、乡佐、佐史小吏等一干乡吏平时都在那里处理公务,以大堂为主,两侧均有副堂属院。官舍是用来居住的,分成两个区,都是独立的院子,两下相邻,左边住的是乡佐、佐史等,右边单独为乡有秩起居之所。
马厩在东南角,足能容下七八匹马。对着院门的是一套砖石结构的房屋,一院二间的样式,门前砌有台阶,坐北朝南,是整个乡舍的主体部分,其他建筑均以它为中心四下散开。旁边临东墙还有一排三四间茅土屋,最南边就是间厨房了。
西边临墙从北到南依次是:菜畦、水井、鸡埘、茅厕。菜畦外围有一圈篱笆,其上现有长着青翠嫩叶的一种菜,文丑也不识得是那种青菜;鸡埘中有几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仔,悠闲的来回转悠。水井上有木制的井盖遮掩着,以防落叶灰尘。
一行人一圈下来,天色早已大亮,其中陆续有新起的乡吏加入其中,而南边的厨房也升起了缕缕炊烟。却是早饭的时候到了!
汉时通行的餐制是每日进行早晚两餐,但这并不是固定的,究其原因还是普通的黔首百姓没有多余的钱财使其三餐而已,所以,与先秦时期一样,贵族、富人就不受此限制,可以三餐。而天子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按照礼制规定,是可以一日四餐的。
有秩蔷夫的俸禄很微薄,不过百石或斗食而已,乡佐、乡卒等的俸禄就更少了,也就仅够衣食而已,一天是吃不了三顿饭的,所以早起这一顿得多吃点。
为示亲民,文丑等与众乡吏,乡卒在庭院中摆了几张案几,一起用餐。
第(2/3)页